第23章 对策-第2/3页





    她说了一个“谢”字便不再露面。

    廖道芳人不在溪口镇,而是回到娘家,四角门不出。

    董国知道,妻子是在躲着生伢,他想制止也拿妻子没有办法,只得听她一回。

    必须承认,妻子是贤惠之人,也通情达理,是母亲害了她才有今天的冒险行动。现在婆媳关系不和,基本是不来往,不说话;彼此不能见面,见面就吵嘴。

    董国是两头受气。

    廖道芳进董家门时与婆婆关系特别亲热,对田淑琴的话是言听计从……初次怀孕时婆婆对她关爱有加,她想吃什么婆婆就交代保姆买什么做什么,还怕农贸市场的鸡鸭不正宗,跑到乡下买土鸡土鸭。怀孕四个月后,婆婆陪她上医院做B超,得知肚里的孩子是女孩时,婆婆拉着她的手劝她去堕胎。

    不能说婆婆自私,这也是为她好,现在国家的政策只准生一个,生了女孩就不能生男孩,虽说可以搞到指标生第二胎,可是公公是长嘴说别人的,自己的儿媳带头生二胎说不过去,上策就是引产。

    廖道芳有点舍不得,但还是听从婆婆的建议,拿掉了肚里的孩子。

    等到怀第二胎时又遇到怀头胎的情况,她说什么也不愿意再拿掉。婆婆先是苦口婆心,后是粗暴干涉。她向公公投诉,公公不吱声。不吱声就是默认,她没有想到当干部的公公思想觉悟也不高。事后她听丈夫讲,公公说领导是人不是神,大家都是一样重男轻女。

    廖道芳不得不拿掉第二个孩子。

    这些无疑是助长了婆婆的家长作风,从此以后,婆婆的脾气越来越大,动辄发火,动辄骂人,说话尖酸、刻薄,让人无所适从。

    又怀上了,还是女孩。命运再一次跟廖道芳开了一个玩笑,她不敢将怀孕的消息告诉婆婆,可没多久还是让婆婆知道了。

    “去把孩子给我打掉。”婆婆命令廖道芳。

    已是第三胎,在婆婆眼里打掉一个孩子就似拉一堆屎一样方便。

    廖道芳开始说不。

    不能依着她,助纣为虐后患无穷;婆婆不把她当人看,她自己要把自己当人看……

    这一回不是婆婆逼她怀孕,完全是她自觉自愿。她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董国。她与丈夫从恋爱到结婚到现在已有十几年光景,她没有见丈夫高兴过,丈夫总是郁闷不欢。开始她还以为是自己不好,检讨过后却发现不是她的原因,而是这个家给他的包袱太重。他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下,渴望走出这个巨大的阴影,却怎么也走不出来,所以没有快乐可言……

    董国的缺点很快就暴露出来,他不是做农村工作的料。农村工作面对的是农民,政府动不动就向农民伸手,什么全民办教育、全民办交通、全民办……各种集资、摊派都有任务,有些任务还是一票否决制。董国拿不下情面,不敢拆农民的屋揭农民的瓦,因而总是完不成任务,总是挨批评。

    领导对他不满意,农民却说他是好人。县里副职不好批评他,张放就批评他,说他工作不力,没有魄力。

    董国提出辞职。

    县委没有让他辞职的意思,还是让他当书记。不过不做主,大权旁落,由镇长当家。

    有人提醒他,要他警惕镇长的权欲。

    他觉得好笑,一个小小的乡镇有什么权和利可争?他说不叫权欲,叫工作责任心强。

    提醒他的人三摆头,说他的确不是搞行政的料……开始有人议论董国是阿斗。

    阿斗就阿斗,他甘愿当个挂名书记。

    有忧也有喜,廖道芳顺利地产下一名女婴。董国闻讯后马上赶到岳父家。因为要躲计划生育,廖道芳不敢在医院久留,生下婴儿就出院。

    看到母女平安,他心里踏实了许多。可是躲不是办法,得向世人交代?

    四十五

    婴儿的啼哭声吵醒了溪口镇福利院入住的孤寡老人,大家纷纷起床,见院中央堆着一堆棉絮,棉絮里传出婴儿的啼哭声。

    老人们抱起婴儿,你传我,我传你,爱不释手。他们在女婴的胸前找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孩子的出生年月日。算下日期,孩子今天刚好满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