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初次悟道-第3/3页



    “若一志,无听之于耳而听之于心,无听之于心而听之于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虚”即虚无,指无执无为的心境而言。

    “心斋”作为方法,是一个“致虚”“守静”的过程,亦即去执去为的过程,其要旨是“一志”和“唯道集虚”。

    “一志”者,义为专一心灵,神不外驰,不为外物所动。这一过程同时是“唯道集虚”的过程。道之性为虚,冲虚自然。人要“体道”,心灵也要冲虚自然。这一虚静之心是需要不断地化欲,反复提升的。

    庄周认为心不断地集虚,则可以“虚室生白”,使之呈现为一种虚灵空白、无执无著、自然无为的状态,即与道合一之境。

    “忘”是对外物的超越,“坐忘”是对自我的超越。世人往往寄情于外物,驰心外求,故需返归自观。

    庄子所说的这两种“执”如同“法执”和“我执”,“忘”的过程就是去掉“二执”的过程。外忘于物,内忘于我。内外俱忘,即为至境。

    这人只要沉迷一物事,就会超然忘我,就好似他梦到的鲸鱼,大鹏,那种飘缈将整个人都升化了。

    再叫他去学其它的学问,便觉得都是蠢笨的,

    墨家兼爱,法家严酷,医家慈悲,农家亲和,名家诡辩,杂家博学,纵横家野心,兵家杀伐,小说家流名,阴阳家窥视鬼神等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