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尾声-第2/4页
    
    村钰说,她学医是因为她亲眼目睹了姥姥去世前的那种绝望和无助。村钰报考大学前的那个寒假,八十九岁的姥姥忽然病了,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就是什么也吃不下。村钰和母亲一起用轮椅推着姥姥去医院看病。那天看病的病人很多,医生很忙。轮到姥姥时,那个忙得团团转的女医生正在看另一个病人的化验单。她一边看化验单一边询问姥姥的病情,眼神都来不及在姥姥脸上过一下。一听说姥姥没有别的症状只是不爱吃饭,女医生就给开了化验单和B超预约单。
    村钰看着刘先达说:“我永远都忘不了姥姥的那种眼神,一听说B超要预约到一周后才能做,她的眼神顿时就绝望暗淡下去,头也无力地耷拉到轮椅一边的扶手上。”
    刘先达问:“后来呢?”
    村钰说:“本来那天可以先抽血化验,可一问姥姥早晨又喝了水,医生就把抽血也开到了预约B超的同一天,我们交了B超和化验单的费用就推着姥姥回家了,当天晚上,姥姥就悄无声息地去世了。”
    刘先达说:“我看她像是肌体各项功能衰竭的自然死亡。”
    村钰说:“后来我也是这么想,那把年纪,即便是及时救治也未必就会收到好的预期,但这么多年来一想起来就感到揪心的是姥姥就诊时那个女医生的麻木和冷漠,想必姥姥去世前的最后时光是在极端的绝望中度过的。”
    刘先达说:“是啊,这是我们站在病人的角度上才能体会到的一种感受,有时忙起来,真的就顾不上了。”
    刘先达想起了白天许根树的那番话,又联想到米亚兰,之后他说:“要做到时时处处地替病人着想,的确是很难的一件事,我不够格。”
    又过了些天,省办公厅贺主任带着一位省里的领导来医院找周立奇看病。汪院长又是全程陪同。看完病后,贺主任又是对周立奇的医术倍加赞赏。由于近期发生在周立奇身上的这些事贺主任都不知道,于是临走时就问汪院长周立奇是不是快要升任大外科主任了。一时间,汪院长的回答有些闪烁。
    贺主任对汪院长的闪烁很是不解,对他说:“医术这么好的人你们不用还要等什么?”
    贺主任的话很快就传了出来。人们分析,未来大外科主任的人选恐怕还是要在刘先达与周立奇两个人当中产生。
    这话也传到了肾外,曹泉又开始对周立奇毕恭毕敬起来。杨海平也把这种传说当做一个好消息告诉周立奇。
    周立奇的反应却很平淡。他淡淡地说:“我能先当好一个医生就不错了。”
    汪道明被提拔的呼声越来越高。他自己也早就认定了这种传说,只等着省厅下文,离开他辛辛苦苦经营打拼了七八年的省立医院,到省厅高就。
    即便是即将离任,汪道明也还是那么的勤奋和敬业,每天按时到医院上班,丝毫也不敢大意。新外科大楼眼看就要竣工,远远看去,气派大气,大厅里刚铺好的大理石地面闪烁着亮晶晶的光芒。
    站在办公室的窗户前,俯视着整个医院新貌,汪道明倍感欣慰。省立医院在他这一任又上了一个台阶,自己在这时离任,也算是功德圆满。
    一个午后的下午,给汪道明做腰背部按摩的按摩师再次提醒他,让他去做个检查,又一次强调说一般腰椎劳损引起的疼痛不该这么顽固。
    说这话时,正赶上放射科主任进来找汪道明批个文。听了汪道明的情况,也建议他去做个检查。
    “很简单,要不现在就去吧,一会儿就完事,做了没事就放心了。”
    说这话时,怕是连放射科主任自己也以为不会有事。院长怎么会有事?他只是出于对领导的尊重才这么说。最近社会上流行着一句话叫“工作能治病”。说的是许多领导干部一从位子上退下来就会生病。在台上时,则不会有病,即便有了病,有辉煌的官位做支撑也不会有事。
    汪院长的官位马上又要升高,这个时候,他怎么会有事?
    本来,一直处于提拔兴奋状态中的汪道明是没有心思去查体的。但扛不住按摩师和放射科主任的合力劝说,又加上厅长秘书刚刚打电话取消了晚上的饭局,于是汪道明就答应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