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第十六章 1-第3/4页





    袁真赶忙抓住张小英的手:“小英,怎么躲着我呀?”

    张小英脸红了红说:“对不起,我妈说不能麻烦您。”

    袁真恳切地说:“这算什么麻烦?再说什么事也没你上学要紧呵,这可关系到你的一生!你不上大学,就没法改变你的命运,你懂不懂?”

    张小英垂下头说:“我懂。我妈说我们宁愿自己穷,也不能给别人增加负担。我妈还听说您和方明爸爸分开了,我妈说就更不能麻烦您了……再说,以后再上大学的话起码还要几万块钱,我们就是借得到也还不起,还不如现在退学。而且,现在有一件重要的事等着我去做。”

    袁真问:“还有什么事比你上学更重要?”

    张小英也不说什么事,拉着袁真往近旁一幢青砖墙的旧屋子走去。

    到了屋子跟前,袁真抬头一看,门楣上悬着一块枫树坳小学的牌子,上面的字被风雨剥蚀得模糊不清了。只有两间房,一间小的看上去像老师的住房,挂着锁,大的一间是教室,可它连门都没有。袁真伸头往里一瞧,教室的破烂不堪让她倒吸了一口气。窗户全都残缺不全,一些课桌椅东倒西歪地堆在角落里,有个面目黢黑的村民正操着斧子敲敲打打地修理它们。

    瞟见袁真,那位村民放下斧头迎了过来,一笑,咧出一嘴黄牙:“你好,你就是小英她妈说的那位好心肠的市里的领导吧?”

    袁真忙解释说:“不不,我只是市委机关的干部,不是领导。”

    张小英在一边低声介绍说:“这是我们村长。”

    村长说:“市委的干部不算领导谁还算领导?呵呵,是干部都是领导,欢迎市委领导来我村指导工作!我们这太寒酸,让你见笑了。”说着,对着张小英耳语了几句,张小英就快步离开了。

    袁真四下瞟瞟,心有疑惑,忍不住问:“你们村小学怎么这样破败啊?”

    村长唉声叹气:“唉,破败倒是小事,现在它连身份都没了,两个学期没开课了,哪能不破败呢?”

    袁真问怎回事,村长便牵枝连叶地数说起来。村长说枫树坳地处偏僻山区,经济条件很差,人口也不多,村小学只有五十来个学生,一个老师,是典型的复式教学。因为条件太艰苦,老师也一直走马灯似的换个不停,教学质量肯定也高不了。即便如此,村里的小娃儿们毕竟还有个书读。但是一年前县里搞教育改革,撤并乡村学校,就将村小学撤销了,村里的学生都划到邻村的学校上学。这样一来就有问题了,走读吧距离太远,十几里山路不可能每天走个来回,读寄宿吧不仅要多花钱,七八岁的低年级学生生活根本不能自理,家长也不放心,只好辍学,现在有三十多个学生一年没读书了。

    袁真问:“你们没向县里反应?”

    村长说:“怎么没反应?我打了要求恢复学校的报告,乡里县里,鞋都跑破了,没人替我们解决问题不说,还批评我是在破坏教育改革的成果!村里人呢就埋怨我没用,办了几十年的学校都保不住。我真是老鼠钻进了风箱里,两头受气!”

    这时张小英举着一盒白沙烟气喘吁吁地跑回来了,村长接过烟递给袁真,袁真将烟推开:“谢谢,我不抽烟的。”

    村长不由分说,拉开袁真的挎包拉链,将烟塞了进去:“抽不抽您都要收下,我们山里人穷是穷,礼性还是晓得的。”

    袁真只好收下了,想想说:“你打的报告还有没有?给我一份,我帮你们跑跑看。”

    村长大喜过望,抓住袁真的手用力摇了几摇,连声说太好了太好了,忙不迭打开隔壁锁着的小房间,从一张开裂的旧书桌里拿出一份报告来。

    袁真接过报告看了看说:“我也不一定办得成,但我会尽力去办。”

    村长信赖地说:“市里领导出面一定办得好!话说回来,实在办不好,我们枫树坳的全体村民都会记得您的这份心,感谢您的这份情!”

    袁真说:“要是办不好,怎么办?”

    村长说:“这个我们有准备了,管他批不批,我们都要自己把学校办起来,不能让娃儿们再荒废学习了。你不批,不过是不给我们派老师?小英他爸爸走了之后,小英也没法再到省城读书去了,我们想让她来当老师,每月给她开两百块钱工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