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第2/3页
这些酒瓶各式各样,上面的商标五花八门,有本地的,有外地的,有白酒瓶,有红酒瓶,但是不知为什么没有啤酒瓶。再细看,当中没看见茅台酒瓶。我在宾馆喝酒,非五粮液和茅台不喝,那至少我喝剩的空茅台酒瓶应该有哇,难道他们把高档酒的酒瓶另外存放?曾经听说有人专门收购空茅台酒瓶,50元甚至100元一个,我还不信,看来宾馆这里的茅台酒瓶被卖给那些收购的人了,卖酒瓶的一定把那些钱装入自己口袋了,这也叫靠山吃山嘛。
那一大堆酒瓶,底下的码得很整齐,列成一排,像一道宽宽的长城,上面的则毫无秩序。大概起先码堆是为了好看,后来酒瓶太多,扔酒瓶的人懒得费心,就随意弃放了。这个酒瓶堆了足足有一米半高,占地则至少有五六十个平方米。我惊诧于它的体积和数量,曾暗自默想,它究竟有多少个。我在心里推算:1平方米乘以1.5米,它的容积是1.5立方米,那么这儿的酒瓶堆应该有75~90立方米。这么庞大的一堆,总共有多少酒瓶摞在这儿呢?咦,这倒是个谜。这么一想,我来兴趣了,干脆想算出个究竟。
我想,应该先计算一下每个酒瓶的体积,然后再算1.5立方米的空间可以搁多少酒瓶。可是,酒瓶与酒瓶大小不同,想绝对计算准确不可能,于是只能估算。好,就估算吧,反正不是统计局做统计(统计局做统计,也经常是统计加估计,当不得真的)。
就按每1.5立方米空间摆200个空酒瓶吧,那窗外这堆空酒瓶,至少应该有10000个!10000个空酒瓶,也就是10000斤酒,倘若用我小时候家里的水缸来盛,可以盛多少缸呢?我家里的水缸,可以装两担水,每担水按100斤算,则是200斤的容量。用10000除以200,等于50,也就是说,光这里的酒瓶可以装满我家那口水缸整整50次,真了不起!唔,再来计算一下:一缸酒200斤,如果让我来喝,能喝几天?
老秦我在酒桌上虽然不敢夸口是位好汉,但至少不是孬种。状态好的话,我一顿可以喝上个七八两,达到微醺的程度,却不会醉。有时情绪不高,喝个四五两感觉就差不多了。这样的酒量,当然不能跟那些诨名“酒缸”、“酒桶”、“酒胆”的“豪杰们”相比,但有个七八两的量,一般场合也还是能够应付。说实话,老秦我在喝酒方面口碑甚好,临湖市与我接触多的干部和老板都说我“没有架子”。为啥我能有一帮哥们儿朋友?实说了吧,其中不少是酒桌上交下的。人家看我喝酒爽快,不摆市长架子,心里感觉受到尊重嘛。在酒桌上,下属们敬领导的酒都要斗着胆子,还不一定能敬得上,而我呢,只要我喝到高兴处,无论谁敬酒,都来者不拒。我记得母亲常说的一句话: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早先,我对这句话一点儿体会没有,因为无论对谁,母亲都是一副俯首低眉的态度,可人家对她照样白眼相加;现在,我官居高位了,才明白世上确实有“礼尚往来”这么一回事。就拿喝酒打比方,有时属下敬酒你喝了,对方一连串的感谢不仅讲在嘴上,也明白地写在脸上,为啥,这让他有了面子啊。这样的“与民同乐”,何乐不为?
我当这个副市长,任这么个差事,往来应酬特别多:上面领导和相关部门下来视察、检查、督察、考察的;兄弟省市前来传经送宝甚至仅仅路过的;各类商人老板前来投资的;还有下级单位和下属们想跟我套近乎拉关系的……让我不胜烦扰。有时,我吃顿饭跟赶场一样,这桌喝了又上那桌去,多的时候赶五六个场的情形都有。我从小到大根本没酒喝,参加工作后当个底层小公务员,又没资格喝酒,所以从前几乎就没有酒量——没有锻炼的机会嘛。我这酒量是逐步锻炼出来的,能有今天这个水平,跟我“酒精考验”不无关系。
再回过头来计算:我每天喝酒的量,如果按每天一斤算(有时不喝白酒喝红酒,那就要增加计量),一缸酒,可以供我喝200天;50缸酒,我足足可以喝上10000天。10000天大约等于30年,我要喝上30年,才能喝出这么多的空酒瓶。呀,这是什么概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