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母亲把这只手镯放在灯下,左看右看,对着灯上的火苗照了又照,这个时候,她的脸上才露出平时难得的一丝微笑,而这微笑也如灯火一样,黯淡微弱,有时只那么一闪,就再也没有出现。
几次以后,我发现,母亲这个时候是心情最好、最放松也是最愉快的时候。我那时并不懂得什么古董、玉器之类的名堂,我只知道,母亲很珍爱这只手镯,看来这只手镯在她心中的分量十分十分的重。我问母亲:“这东西哪儿来的?很值钱吗?”
穷人的孩子,最缺的就是钱,最想的当然也是钱。在学校,别的同学每天上食堂吃饭,都挑好菜买,而我只能挑最差的菜,即便这样,也并不能每餐饭都买食堂的菜。我经常吃的是自己带的罐装腌菜,那是每周回家,母亲给我准备的。腌菜用辣椒爆炒,几乎没有放食油,因为家里实在没有油吃。我有时眼馋别人碗里的菜,却只能别开目光去望天,如果不克制自己,我怕自己会把筷子伸向同学的碗里夹人家的菜——那样的话,我可就会被同学看不起,尤其被女同学们耻笑了。
母亲不知听没听明白我的话,她嘴里喃喃地说:“值钱,值,小集要是读书成才了,那就太值了。”
我以为母亲没听清我的问话,又重复问她一句。这会儿,她把脸转向我,正儿八经回答我说:“集子啊,这手镯,是我结婚的时候,你奶奶给我的,那是她送给新媳妇的结婚礼物。你们家里世代都穷,你外婆家里也是一样。我们家里不比别人家,有那些金银首饰,有这么一只玉手镯,我当时心里已经很高兴了。后来,你爹走了,家里的日子是越过越穷,你们读书,为了凑学费,我连你父亲留下的那根烟斗还有那顶旧呢帽子都卖掉了,偏偏这只手镯,我没有卖。我想啊,我家小集子将来长大了要工作,要娶媳妇,我要是不给未来的媳妇也送点子礼物,怎么好意思做婆婆呢?所以,我哪怕再苦,再操劳,也要把这只手镯给守住、留住,不然,将来人家媳妇因为婆家没有礼物而看不起我家集子,我这个脸往哪儿搁呀?要是为此耽误了你们的婚事,我怎么对得住你们的爹和爷爷奶奶?我现在把它留在箱子底下,将来一定要亲手给我儿媳妇戴上,我要让她知道,我们秦家与那叫花子不同,到底还是有一点家底的……”
母亲这番话,说得我鼻子酸溜溜、双眼泪汪汪的。我心里像是受到一阵撞击,一股不翻身誓不为人的激情立马让脑子亢奋起来。
这只玉手镯给我的刺激太强烈了,我对它的珍视是不可以用普通的价值来衡量的。
所以,当我此时看见这只玉镯的照片,我的心里再度受到猛烈的冲击……
后来我知道,玉器这类玩意儿,决定其价值的因素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材质,二是工艺,三是年代。除非具有考古意义的玉器其价值唯年代是尊以外,其余的则三重因素相互关联,缺一不可。母亲给我留下的这只玉镯,从材质和工艺上都属低劣的,唯有年代稍微有些时日,但却远远够不上古董标准,这点我很清楚。它的年代,约莫就是民国,充其量是清末宣统年的东西,这样的东西,在古董商的眼里是没有什么价值的。
母亲没有亲眼看见自己的儿媳就咽了气,她把手镯留给了老大,也就是我——她寄予厚望的小集子,并嘱咐我一定要替她把手镯给将来的媳妇戴上。
我和冯玉珍结婚的时候,条件尽管还是比较差,但比起儿时来讲,已经好上不知多少倍了。所以,当我把母亲留下的包裹取出来,打开一层又一层的包袱皮,露出那只手镯时,冯玉珍并没有一丝一毫的欣喜。她取过手镯,认真瞧了一遍,然后很冷漠地扔在桌子上那一摊旧布上面,说:“看你这么神神秘秘地拿出个东西,我还以为多么珍贵,没想到就这么一个不值钱的破玩意儿。这样的东西,省城的旧货市场有的是,我们临湖市的地摊上也能看见。你看,这么旧了,又没有光泽,我怎么戴得出去?人家还以为我捡来的呢,哼!”
我小心翼翼地赔着笑脸说:“这,这好歹也是个玉的,绝对不是假的。地摊上,那里假货多,再好看的假货,总比不了真的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