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呵呵,老了,上年纪了,记忆跟从前根本不能比!”黄副省长手一挥,说道。他的话透着遗憾,但在我听来,却藏着炫耀,他明明是想告诉我们,他年轻时的记忆力了不得嘛。我这可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在我眼里,根本没有什么君子不君子,打小的时候起,我就习惯把身边的每个人都看成自私小人,包括我自己在内。我常暗自提醒自己: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君子,即使有,也是加以乔装打扮的形象,比如我自己。我在主席台上,在电视镜头前,不总是努力表现出一副谦谦君子的形象吗?可我不是君子,我也从来没打算过当君子,想做君子的人,不是傻瓜就是白痴,而这种傻瓜或白痴是罕见的,我这辈子恐怕遇不到,而我也不想遇到这样的人,遇到了也不愿和他们打交道!你想想,一个自私的人和一个无私的人来往,会发生什么样的情景?双方都会觉得别扭、难堪、不对劲是不是?当然,我这样“阴暗的心理”只是藏在内心的,就像黄副省长自认自己记忆力特好,却不公开说一样。

    黄副省长又说:“既然来临湖一趟,聚秀湖已经看过了,聚秀岭不可不看。怎么样,老秦、老邱,是不是给安排一下?”

    尽管他是笑眯眯提出的,可却给我出了难题。我说过,我这个人不愿爬山,办公厅在做接待方案的时候曾问过我,要不要安排黄副省长去聚秀岭游览,我否定了。可没想到黄副省长自己提出来了。

    办公厅邱主任不好回答,他看着我,让我拍板。我挠挠头,说道:“黄省长,您这么大年纪,来临湖视察工作又这么辛苦,聚秀岭山高路陡的,只有简易便道。小车到不了山顶,要走好一段路呢。”

    “登山的目的就是走路,走山路比走平路对身体更有锻炼作用,这可是我多年的经验呢。何况,你刚才还说聚秀岭是座小山丘,怎么转口又说‘山高路陡’了呢?”

    哼,还钻起我的空子了,这老头子!我心里不悦地想。

    我换了一个理由,说:“黄省长,您年纪比我们大,我每次登上去都累得不行(我从来没登过聚秀岭,可这儿我撒了个谎),您还是别太辛苦,别累着……”

    “老秦,我这个人爱好的体育项目不多,登山嘛,是其中之一。既然来了临湖一趟,还是去一下。刚才还说了你这座聚秀岭是一座盆景,到底是不是,去山上看了才知道。”

    我还想阻拦,可黄副省长用句玩笑话把我打断,他说:“老秦,别说了,你这座聚宝盆,想藏着掖着不让我看是不是?我登一下山,开开眼界,也看不坏你的,你怕什么?老秦你体力不行,让老邱领着我去就行,好不好?”

    他老人家把话说到这个份上,我不好再阻拦,只得吩咐办公厅做安排。我实在不想登什么山,但又怕自己真的不去陪同,会把黄省长惹恼,因为我自己就是这样,每次下到基层,无论县区还是乡镇,地方主要领导不来陪我,我都会大发雷霆。

    黄浩副省长别看年近六十,登山果然是把好手,几乎可用身轻如燕、健步如飞来形容。市里几个担任服务工作的年轻干部背着饮料、茶水、干粮、毛巾、临时休息用的小凳还有折叠伞等等,寸步不离地跟在他身后。办公厅老邱拉下几步,勉强能跟上,我则在后面气喘吁吁、步履艰难地行走。黄副省长一边爬山,一边兴致勃勃地顾盼山中景色,问这问那,指指点点,遇到留有古人摩崖石刻的地方或是山房庙宇的残碑断瓦,都会停留细看。他在那儿看,我没有兴致,就待在一旁休息,秘书小钱给我背着休息用的折叠式小椅子呢。我不爱喝饮料,也不喝矿泉水,只喝茶水,小钱的包里也装着我的密封式水杯。

    黄副省长有时钻过一个山口去看瀑布,转回来瞅见我呆立原地,说道:“老秦呀,这么好的景色,真是人间仙境呢,不来真可惜了。”我说:“黄省长你是看山看得少,觉得稀奇,我从小在山里长大,看哪座山都是一副模样。”黄副省长见我兴致不高,也就不再跟我扯这些。

    聚秀岭山上本来就没有像样的路,一条简易公路只通到半山腰,再上来就是一条只有一米宽的小路。这小路不知哪个朝代修的,有些路段用青砖筑了石阶,有些路段用卵石铺成路面,这些青砖、卵石经脚步践踏、岁月风化,已经垮塌的垮塌,残缺的残缺,如同断裂的链条。中间许多地方的路面纯粹剩下黄土,坑洼难行。旅游局多次打报告申请经费重新修路,市里一直没给拨款,所以这路一直就是这个样子。黄副省长指着路面说:“这条路看来是过去百姓修的朝拜山神的路,古代那个条件修条路真不容易。现在修路条件好多了。你们市里要是能拨点专款,再通过其他渠道找点钱,把这路修好,该多好。”我连连应是,心里却并不认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