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镜头-第3/3页
尝过粉鼠的人甚至说很过瘾,但是大铁锅里的粉条捞出来冷却后,终于可以吃到更过瘾的水粉了。
这时候粉条还没干,所以叫“水粉”。放在大碗里,拌上辣椒酱,撒上葱丝和香菜,搅拌几下,三两口就吃了一大碗水粉。大多数人会喊“再来一碗!”
没事的。水粉条可以空腹吃,不会伤胃。如果换成干粉条,那就不是一时半会了。面馆外面全是吸粉条的声音,非常壮观。
吃饱了,游客点了一些粉条和粉面,都是眼睛做的,没有任何有害物质,吃起来更健康更放心。
毕竟是小作坊,产量有限,大部分会留着自用,所以采购量还是控制在比较少的数量内。
除了圆形粉条,还加工了很多宽粉条,形状是扁平的。这个最适合炖菜,比如东北名菜猪肉炖粉条。正宗的是用宽粉条。
面粉厂运营正常,看这趋势,游客都急着买,很快就能有所收益。老王完全放心了,琢磨着能不能把村营里从油坊到磨房的东西都弄来。一方面,他可以吃自己做的东西。另一方面是为了吸引游客,这也是江北的一大特色。
比如让游客体验磨砺的体验,肯定更有意思;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大豆油和色拉油出售。谁知道是不是地沟油?就算不是地沟油,从原料和制作上来说也不让人放心。
如果建一个小作坊进行生产,虽然生产力和效率低很多,但是正好适合江北的现状,而且抓住了原料和工艺两个方面做出来的产品,即使比市面上的稍微贵一点,相信还是有很多游客会在陆琴买的。
沉迷于米粉厂之后,老王投身于秋收。俗话说三个月没有秋忙,老农常说一句话,叫“抢秋”。各种在地里成熟的作物都要早点拿回家才放心。
游客干不了割黄豆之类的农活,因为豆荚是扎的,城里人皮肤细;所以在老王的倡导下,给游客安排的体验劳动就是掰玉米。
这个比较简单。先把玉米秆放下,一铺一铺,然后坐在上面,把玉米秆从秆上掰下来存成一堆,就算暂时完成任务了。
游客的工作主要是体验,不能指望他们做多少工作。最主要的是找到劳动的乐趣。比如下班后,把那些青玉米挑出来,放在农场的笼子里生火,一圈人就把玉米拿过来,放在火上烤着吃。
野外烤玉米也是有技巧的。首先,你应该选择一个坚硬的艾草茎或柳条棒,从玉米棒的背面插入,然后将棒握在手里再烤一次,这样会节省你的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