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人张籍王建的潦倒前半生



    797年,守丧结束的白居易离开徐州决定去江南叔父那发展。

    简单收拾行礼白居易便踏上了这漫漫长路。

    除了舟车劳顿,白居易所面对的便是风餐露宿,也许正是这些经历让白居易更坚定了振兴大唐的梦想。

    没有宝马香车,没有快意江湖,但他却无比珍惜这份真实,即使是诗魔又如何,普天之下莫非凡人

    在这漫漫长路中白居易一口气写下了三首思念湘灵的诗:《寄湘灵》、《寒闺夜》和《长相思》。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

    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

    ——————————————

    夜半衾裯冷,孤眠懒未能。

    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

    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

    ——————————————

    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

    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这一年27岁的白居易还在苦求功名,而32岁的王建却逆风而行辞家从戎去了幽州。

    王建是进士出身,本可以在朝廷里谋得一官半职。

    但京官职位甚少,求官者又人数众多,即使熬到了吏部授职,待遇往往也不如人意。

    相比之下,各地藩镇的幕府为延揽人才,往往能给出更为诱人的条件。

    所以王建选择了这条异于常人的路。

    要问王建是谁,便不得不提另一位诗人张籍张水部。

    早在大历年间他们便一道从师求学结交为好友,最终同窗十年,而王建也是从那时开始写乐府诗(可改为民间歌谣的诗)。

    在幽州节度使刘济幕中,出身贫寒的王建第一次见识到了塞外的世界。

    辽东万里辽水曲,古戍无城复无屋。

    黄云盖地雪作山,不惜黄金买衣服。

    战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乡远。

    年年郡县送征人,将与辽东作丘坂。

    宁为草木乡中生,有身不向辽东行。

    ——《辽东行》

    他仿佛天生就不会用上位者的眼光看待世界,对待边境战争,别人看见的是立功请赏,他看见的却是刀疤剑痕。

    所以在他从军走马十三年的军旅生涯没能激起他的多少豪情,只在他的诗句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苍凉气息。

    作为藩镇的低级幕僚,他不时要作为使者来往于幽州与扬州、荆州等地。

    跋涉在这片被战火摧残过的土地上,底层百姓的艰辛像一幅长卷在他的脑海展开。

    他最终把这些苦难汇成一首首浅显而沉重的诗歌。

    苦哉生长当驿边,官家使我牵驿船。

    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

    ……

    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

    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

    ——《水夫谣》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

    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