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高佑学艺-第2/3页



    当然,与高竹竿观念不同,高佑并不甘心一辈子只做棺材,跟父亲恰恰相反,他认为只会做棺材不会做其他活儿,算不上真正的木匠,也是没有前途的。毕竟一年到头,没有多少棺材做,倒是门窗桌椅凳之类的活计常有。他觉得高竹竿不应该这么区分,有些做这些小物件的人也做棺材,他们大都也不是什么祖传,是边做边学,自己琢磨出来的,也许他们做的棺材不够美观精致,甚至也谈不上结实耐用,但他们不是靠做棺材过生活,他们还做门窗桌凳,做屋柱房梁,哪像高竹竿还分个高低贵贱,区别对待。

    这就好比大米和小麦都是粮食,而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爱吃面食,只是口味习惯不同,你总不能说谁吃的不是粮食,是庄稼吧。

    于是,高佑也开始弄些废木料,在家里学做一些椅凳什么的。

    高竹竿看出了高佑的心思,不止一次地叮嘱他不要一心二用,要做一行专一行;一个人不能同时骑两匹马,否则一匹马也没骑上,只要专心做好棺材就够了,只要能达到他那样名声就够了,哪怕一半也行,就不会辜负了祖宗的遗训和家规。高竹竿担心高佑学会了做那些小物件后,慢慢地会把做棺材的手艺生疏了,最后甚至放弃了。

    但高佑根本没有把父亲的话听进去。后来在高竹竿年迈无法再做棺材后,高佑便开始在做棺材之余,也会试着给人家做些门窗桌凳,甚至连木桶也做。一经动手,事实证明了学这些不太难,只要学会了斧、锯、刨、锉、凿、尺的运用,便很快得心应手,但学精不易,可对于有天赋的高佑来说也不是难事,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做成后,看上去跟那些专业做这些活的木工差距不大,虽也让那些主人满意,只是在付钱时,他们大都会含含糊糊地说,如果让别人做要不了这么多钱。意指他的速度慢,别人两天能干完的活,他要三天才能做完。

    事实上,高佑心里也承认自己比别人慢,好比让善于画荷花的人去画梅花,与专业画梅花的人比,很定有一定的差距,质量和速度也不是一蹶而就的事,毕竟做这些也不是他的强项,他是自学的,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为此,高佑也在努力缩短与别人的距离,他想比别人做得更好更快,可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就像常用大海碗吃饭的人一样,突然让他去拿小碗吃饭,一时适应不了,这事是急不来的,要不人家怎么说木工是最难学的手艺呢,就因为名堂多。

    这时候,高佑才明白了父亲的话,一个人不能同时骑两匹马,其意不言而喻。他做惯了大刀阔斧的棺材,自然一下子也难以适应做这些精雕细琢的小物件。他也没有这个耐心。

    慢慢地,也因为这个原因,来找他做这些家具的也越来越少。以至于再后来,他又不得不专心一志做棺材了。但做棺材更费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做得也越来越慢,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他觉得他比高竹竿差距不小,一辈子也赶不上,更别说超越他。自然主人也越来越不高兴了,因为这样就要多管他吃喝,还要多给他工钱了。

    农民靠天吃饭,靠刨土生存,一年下来,除去各种开支,剩余不多,恨不能将一分钱掰成两半来用,谁愿意找一个既浪费时间,又要多付工钱的木匠呢。

    高佑常常为此感慨不已:人老了不中用了。他很脸皮薄,很爱面子,从不会主动窜村走户揽活,而是在家里等人家来请他。树要皮,人要脸,木匠是手艺人,是应该受人尊重的,如果把自己弄得像乞丐一样不值得,他高佑也做不到。

    再说他也不年轻了,已经五十出头了,有谁愿意请一个半老头子去干活呢?费时又费钱。谁都不是傻子,这点谁不明白呢?

    因为没有多少活儿干了,经济自然也更加拮据了,虽有苦恼,却又无可奈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