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6 一个被遗忘的民族-第3/3页
拓跋毛可汗往下传了五代:拓跋贷、拓跋观、拓跋楼、拓跋越、拓跋推寅。对于这几个人,今天的人看起来毫无概念,毕竟年代太久远了,又没有什么事迹。拓跋毛可汗传到第五代,又到了一个重要节点:拓跋推寅。这个拓跋推寅做了一件大事,带领部落往南迁到了一个大湖的旁边,在这儿,又传了七代:拓跋利、拓跋俟、拓跋肆、拓跋机、拓跋盖、拓跋侩、拓跋邻。拓跋邻又是一个重要的节点。这些人的名字是怎么记下来的?真不知道。反正他们肯定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因为活着的人总是有祖宗的。
看拓跋部的世系传承,一直到北魏的历史,你会发现,这个拓跋氏的基因特别好,每隔若干代就有一个杰出的人物出现。在这个传承的过程中,实际上有很多很多生死的考验,特别的惊心动魄,但这个部落都挺过来了。拓跋部落的这种历史特点也是所有优秀的部落或家族所具有的,所以说,现如今的人,大概率是很久很久以前最成功的部落的后裔,历朝历代在生存斗争上的残酷性决定了在合并同类项方面是非常干净利落的。一代强,两代强,在历史长河里并不能占特别的优势,有优势的往往是强了之后变到最弱也能传下去,然后弱了几代后又有强的,最好的曲线是正弦曲线,虽然有偏差和震荡,但总体来说没有脱轨,而抛物线、直线都不太行——一般说到直线,都是向下的,一直向上的那种不现实。
拓跋部前面的历史模模糊糊,到了拓跋邻这一代好多了,真实感增加了不少,因为开始有具体的事迹了。
拓跋邻把所有的拓跋人分为十个部落,分别由他和七个兄弟,加上乙旃(zhān)、车惃(gǔn)家族分别统领。乙旃、车惃都是拓跋邻的亲戚,一个是叔叔形成的家族,一个是亲缘关系稍微远一点的宗族集合。可以看出,这十个部落是由部落首领血缘关系连接而成的、非常有序的联盟,这些部落构成了拓跋集团的核心基础。这一点,后世满族的八旗制度跟它很像。
一群人,有没有组织,组织得是否合理,对于整体的生产力和战斗力都是影响很大的。无论是一个人的规划,还是一个组织的规划,搭架子都是很重要的。就这一点而言,拓跋邻的做法显示了他的远见和卓识。
拓跋部与晋帝国的世仇就发生在拓跋邻的孙子那一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