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 能混圈子的刘琨



    刘琨这个人挺有意思,他是很多关系的联结点,从他这里发散出了很多的“缘”,事实上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比如,鲜卑族的拓跋猗卢,因为他的推荐,有了正式的封地和代公的爵位;比如石勒,刘琨后来给他送去了两个重要的人,最终改变了石勒创建的帝国;比如东晋,刘琨后来派出了自己的内甥温峤(刘琨是温峤的姨父)前往建康劝进,结果留在了建康,为东晋的稳定作出了贡献,桓彝因为温峤的一句赞赏,将自己儿子的名字定为“温”字,这个孩子就是桓温。当然,刘琨还有一个前同事叫祖逖,两人住在一起的时候,天还没亮的时候被祖逖踢醒过,说是听到了鸡叫声,讲“这不是恶声”,于是两人起床后一起舞剑。

    刘琨,字越石,生于中山魏昌,他有个哥哥叫刘舆,就是被称为油腻的那个人,刘舆字庆孙,两人年轻时很有盛名,在洛阳人称:“洛中奕奕,庆孙、越石。”人是真好,但也不一定那么杰出到年纪轻轻就被编成顺口溜传颂。《晋书》上说到这儿时,前面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俊朗有才局,与琨并尚书郭奕之甥。”所以,也可能是一种抬举吧:这两人是尚书的外甥呢。翻看史书,经常会看到类似这种人物组合的宣传口号,大家不用太当真——东邪和西毒门当户对旗鼓相当人如其名,但南帝和北丐其实天各一方交流很少尿不到一壶去——有的组合是强凑到一起的。

    刘琨的家世不错,跟刘备一样,他们家也是汉朝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这两人是能攀上亲戚的。刘琨的爷爷刘迈当过相国参军、散骑常侍,爸爸刘蕃当过光禄大夫。从小的家庭条件不错,不愁吃不愁喝,造就了刘琨格局大方、豪爽不羁的气质,当时和祖逖的同父异母哥哥祖纳“俱以雄豪著名”(《晋书?刘琨传》)。不过,祖纳也就这个时候跟他同框过,后来就很少一起了。这个世界上,能够一起慢慢变老的人一向就不多。

    从刘琨的经历来看,一开始也是走过一段“弯路”的。只不过这种弯路也是事后诸葛亮的说法,当时走的时候并不会觉得就是这条路是错的。首先,刘琨因为文才很好,很自然地参加了炫富名人、征虏将军石崇组织的一个文艺小圈子,无非就是有一个小别墅,一群人不定期地在那聚一聚,喝喝酒,品品茶,吟诗歌咏之类。等到贾谧得势之后,也搞了一个圈子,石崇就带着刘琨哥俩等人参与到了其中,核心成员有二十四个,当时号称“二十四友”。这是一个文人圈子,但显然也是一个人脉圈子,用现在的话,属于团团伙伙,在当时是合法的,不在这个圈子里的人还挺羡慕的,跟围城不同的是,圈子里的人并不想到圈子外面去。

    如果说这里面的石崇因为炫富名声不好,那么陆机、陆云这两人如何?这两人可是名声很好的正直人士,老哥陆机是著名书法作品《平复帖》的作者,初唐诗人王勃二十六岁时路过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时,受邀参加了阎都督主办的宴会,当场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其中有一句奉承在座各位的话便是“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用的就是陆机的典故,陆海是指陆机的才华就像大海一样。陆云聪慧有才,与老哥齐名,两人从吴地到北方谋求出路,在职场中受到挤压,受冤而死。初中语文有一篇讲周处的,其中劝导周处的人就是陆云,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陆云当过清河内史,此处的“清河”就是陆云。

    这两个人的原籍华亭在现在的上海市松江区,所谓“华亭鹤唳”就是和陆机兄弟有关的典故,陆机临死前说,再也听不到小时候在华亭听到的鹤的叫声了,类似于李斯说再也没有机会牵着小黄狗出小区遛遛了。这也告诉我们,以前,在上海也是有鹤的。陆机、陆云都是贾谧的高品质社交圈“二十四友”中的成员,所以,刘琨加入其中,并不丢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