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 桓玄锋芒-第2/3页
桓玄的思路很清晰,那就是:你接受我的条件也好,不接受我的条件也好,我总是要来收你的。
这个时候,巴陵(岳阳)有存粮,桓玄先派兵袭击夺取。梁州刺史郭铨上任途中经过夏口(武汉),桓玄诈称朝廷派郭铨当他的先锋,把杨孜敬的江夏部队交给他,同时督促各个部队分头并进,秘密通知他的哥哥桓伟作为荆州城里的内应。套用王雅评价王恭、殷仲堪的说法,这个桓玄可说是“颇具干略”。郭铨是朝廷命官,由他出面讨伐殷仲堪,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是想从心理上重重打击殷仲堪及其部众。
桓伟接到弟弟这个要求后,惊慌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办好?最后竟然把桓玄的信交给了殷仲堪。殷仲堪一看,好啊,竟然要充作内应,来人啊,给我拿下,好生看管,就这样,桓伟成了殷仲堪的人质。殷仲堪让桓伟给桓玄写信,措辞很悲苦,核心意思是让他停止进攻荆州。桓伟的反应让我们体会到了一个普通人在骤然而至的变乱面前的心里慌乱,可能这才是真实。
桓玄接到信后,一点也不慌,说道:“殷仲堪这个人没有决断,对于成功和失败非常在意,为自己的孩子考虑得多,因此我的哥哥肯定不会有闪失。”相当于桓伟这个人质没起什么作用,对桓玄的进攻完全没有影响,原因是桓玄认为殷仲堪不会杀桓伟。
桓玄所言无论出自真心还是假意,都表现出了他厉害的一面。我倾向于他是真的这么认为,这来自于他对殷仲堪这个人的个性的充分了解。同时,他讲这些话对于安抚部众也是有益的,桓玄多少有点置桓伟老哥的生死于度外的意思,这说明他厚黑学学得好。
殷仲堪派殷遹率领水军七千人到达西江口,桓玄派郭铨、符宏进攻,殷遹打不过,只好逃走。这个符宏是从前秦逃过来的太子,苻坚的儿子。桓玄占领巴陵,就地开仓取粮满足军需,殷仲堪派杨广及其弟弟的儿子殷道护等抵抗,都被桓玄击败。整个江陵城都为之震骇。城里缺少粮食,只好把芝麻捣成糊供应军士。我们现在吃黑芝麻糊是一种享受,当时是没有办法。这也看出桓玄对于军机的把握非常好,夺巴陵储粮,既解决了自己这一方的军粮,又断绝了对方的军粮,一长一消,胜负已定。古今中外的战争,粮草都是关键,断对方之粮,可不战而胜。
桓玄趁胜追击到零口,距离江陵只有二十里。殷仲堪急忙召唤杨佺期前来救援。杨佺期说:“江陵没有粮食,凭借什么拒敌!不如你到我这里来,一起守卫襄阳。”殷仲堪希望能够保全实力,维持城池不失,不愿意放弃荆州的首府江陵而撤退,于是骗杨佺期:“最近征集了一些粮食,储备已经充足。”杨佺期相信了他,率领步兵、骑兵共八千人赶过来,一路上铠甲和兵器在阳光下亮光闪闪,显示出这是一支信心满满、准备过来好好吃一顿的部队。
但是到了江陵以后,殷仲堪只拿出米饭饷军。按照当时的规矩,酒肉是饷军的标配,毕竟我们是来救你们的。杨佺期一见之下明白上当受骗了,大怒道:“这个样子必定要败了!”也不去见殷仲堪了,与跟他的哥哥杨广一起攻击桓玄。光吃白米饭就敢出去挑战,勇气可嘉。桓玄畏惧其锐气,退军到马头这个地方。这又显示出桓玄沉着冷静的一面。
杨佺期发现上了殷仲堪的当以后非但不止损,还主动加大投资,真不知道他这个大怒有什么意义,吃饱了饭就赶紧回襄阳用酒漱漱口早点睡多好。
第二天,杨佺期带兵快速进攻郭铨,几乎就要获胜了,桓玄带领部队到来了,结果杨佺期大败,和王恭一样,单人单骑逃奔襄阳。殷仲堪则逃往酂城。桓玄这面旗帜,之前吓倒了郗恢的部众,如今又吓倒了杨佺期的部众,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桓玄派冯该将军追击杨佺期和杨广,冯该追上擒住这两人后都杀了头,把人头装在匣子里送到建康,这叫“传首建康”。杨佺期的弟弟杨思平、堂弟杨尚保和杨孜敬赶紧逃往北方邻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