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 奇葩父子



    前面说到,司马道子抓不牢湿肥皂,但有一个人居然干脆把肥皂从他手里直接抢走了,这个人就是他的儿子。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他儿子是怎么抢走湿肥皂的吧。

    397年,王恭和殷仲堪等人的首次捣乱告一段落、各回各家的时候,司马道子的宝贝儿子,司马元显已经表现出非常聪明能干,在朝廷担任侍中,侍中在晋朝是有实权的要职,可以理解为后世的半个宰相,他跟老爹,就是会稽王司马道子说,王恭和殷仲堪早晚是个祸患,建议暗中做好应对的准备。司马道子一听,厉害啊,我都没看明白,你这一说顿时心头透亮啊,这个儿子上道的,于是就任命他为征虏将军,非常大方地把自己的警卫部队和徐州政府的文武班子都配给了他搭台子。

    只是,无论是根据司马元显担任的职务,还是说出来的话,都感觉他应该是那种至少当了七八年公务员的人了,他的爹司马道子相应地差不多是四十岁左右,这样才合理。但实际的情况是,这一年,司马元显才16岁,司马道子才34岁(比刘裕晚一年出生),这就让人有一些不真实感:才16岁的娃,就已经担任要职,且如此老道。

    虽说如此,但其中体现的父子情还算正常。司马道子,这真是个对儿子既信任又大方的爹啊!

    398年的时候,王恭第二次捣乱,发兵威胁朝廷。司马元显跟老爹司马道子说:“之前没有讨伐王恭,所以有今天的灾难。这一次如果再向他服软,满足他的**,那么太宰(指他的爹)的大祸就要来了。”有意思的是,司马道子听了以后也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然后就把所有的事情都委托司马元显办理,自己干什么呢?我们想,可能是研究些战略问题、运筹帷幄之类的,结果他是“日饮醇酒而已”,就是天天喝酒,好像喝了酒,这些麻烦、烦恼就都没有了。

    这一方面是说明他喜欢喝酒,因此有时候有点糊涂,有时候还挺明白,遗憾的是,如果是在关键节骨眼,他就倾向于容易懵圈的那个方向,另一方面说明他对儿子是真的不错,非常信任——有你在,我就放心喝酒了。而司马元显呢,也没掉链子,表现得聪明机警,肚子里有墨水,各种道理融会贯通,有理想,有气质,有锐气,行事果断,以国家安危为己任。看起来是前途无量的样子,当时拍他马屁的人都说他英明神武,有点像司马绍。不过,前面说了,司马绍是3号运动员,呆的时间有点短啊!

    不管怎样,我们可以看出,司马道子和司马元显之间的父子关系还是可以的,用父慈子爱来形容也不为过。照这个样子发展下去,父子同心、天下无人敌也是指日可待的。结果到了399年4月的时候,出状况了,两人没按这个剧本演。

    情况是这样的,司马道子老是这样喝酒,身体自然不会太好,身体不好吧,就更喜欢用喝酒的方式来麻痹自己,所以大家都觉得这个太宰不行啊,他能胜任这个工作吗?想想也是,上班的时候满脸红扑扑的像个小呀小苹果,还带点酒意,这成何体统啊!毕竟这应该是长成梨的年龄了。道子的同事们自然会感到沮丧——跟着这样的人一起上班能有什么劲,还能实现祖国统一吗?所以都希望这个酒鬼早点去职算了。

    司马元显知道广大干部群众的这个意思,他没有护短,也没有和稀泥——这一点跟东晋的不倒翁粉刷匠王导不一样,表现出了一个高级干部应该有的觉悟。知行合一的他很快就行动了,在4月初,含蓄地给司马德宗皇帝写了个报告,让司马德宗下了一份诏书,免去了他的亲爹司马道子的司徒、扬州刺史两项职务。4月10日,又任命司马元显(就是自己啦)为扬州刺史。这一免一任,怎么也得隔个几天吧,往少了说吧,就算隔一天吧,司马元显肯定也是要面子的人,不能做得太露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