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 一个目中无人的地方豪强
这个人就是桓玄。
桓玄当时是南郡公,公是爵位,那是他父亲桓温传给他的长期粮票。粮票用得好,是可以吃到官粮的。南郡在荆州治下,也就是说殷仲堪的官比他大,是管着他的。不过,桓氏在荆州经营多年,门生故旧不少,所以桓玄在荆州有着天然的气场。
在古代,信息不如现代透明,一个人牛不牛、厉害不厉害,主要听传说,当然也看标签,比如某某是谁的儿子。某某很牛,所以,他的儿子想当然地会被认为也很牛。传来传去,就有了一定的气场,这种气场也会帮助当事人赢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在王恭向位于建康的中央两次发难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桓玄很快把虚名兑换成了实权,从一个仕途上失意的猛人之后变成了新的牛人,开始登上属于他自己的舞台。这中间,祖上累积起来的名声给他帮助不少。而他的虚弱被人所认识,从而这个牛人两字要加上引号,则是后来由刘裕完成的。
392年的时候,桓玄当太子洗马,在司马道子的府上,被喝醉酒的司马道子吓了一跳,道子问他,你爹是不是晚年糊涂了要当贼。相王嘴里的贼,实际上不是偷东西的那种贼,而是反贼,做贼就是谋反的意思。一身冷汗之后,桓玄感到留在这里太危险了,就找机会出京补上了义兴郡太守的缺。
到了地方上,安全是安全了,但前途渺茫,提拔无望,桓玄感到郁郁不得志,曾经叹息道:“爹是九州的盟主,儿不过是五湖的头领。”(“父为九州伯,儿为五湖长。”)他的父亲有过开府仪同三司的待遇,也曾经要求封九锡,虽然未遂,但也说明是个在全国响当当的风云人物,而自己却只不过是五湖的湖长。据柏杨先生考证,五湖指的是太湖附近的五个小湖,湖长河长是我国奔小康的近些年才有的职务,而且是兼职,桓玄这样说,带有点幽默和自我调侃的意思。
后来,他连“湖长”也不当了,干脆弃官回乡,到南郡公的封国采邑生活了。那个时候社会保险制度不健全,所以他也不用担心缴费年限中断和跨省转移的问题,说不干就不干了。
一回到自己的地盘,他的胆气马上壮了起来,给朝廷上书为自己申辩:“我的老爹举兵勤王、恢复社稷的功劳那么大,朝廷早就忘了,这事我也不去计较了。但是,先帝(指司马昱)真龙天子腾飞,陛下(指司马昌明)继承大统,请问那些耍嘴皮子的人,是谁主导局势到这样的?”这封措辞狂妄的奏章送上去以后被审核的人截留了,没有给皇帝看。
桓玄在江陵的时候,作为州长的殷仲堪对他既尊敬又惧怕。尊敬的是桓玄的本事,惧怕的是他的势力,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估计殷仲堪想到的是这句话,这样一来,虽然自己委屈点,但也算是一条“强龙”吧。
既然殷大人给面子,那我就不客气了。桓玄因此在荆州地区十分豪横,当地无论是当官的还是普通老百姓,怕他远远超过怕殷仲堪。有一次,桓玄在殷仲堪的州长衙门前骑马戏耍喧闹,这是一种很严重的挑衅。殷仲堪听到声音出来时,他竟然拿长矛直指殷仲堪,殷仲堪的中兵参军彭城郡人刘迈对桓玄说:“骑马使矛水平不错,但守法明理差了一点。”(“马矟有余,精理不足。”)桓玄很不高兴,殷仲堪看到了大惊失色。等桓玄走了以后,殷仲堪责备刘迈:“你啊,真是个狂人!要是桓玄夜里派人杀你,我怎么能救你啊!”让刘迈赶紧顺流而下到建康躲躲风头,桓玄果然派了人来追杀他,刘迈仅仅逃出一命。
殷仲堪当州长当成这个熊样,连帮他说话的下属都保护不了,也就印证了被提拔为一方大员时舆论觉得他不堪大任的看法。
征虏将军府的参军胡藩是江西豫章郡人,路过江陵的时候拜访殷仲堪,提醒他说:“桓玄的志趣跟普通人不一样,对于丢掉官职一事一直耿耿于怀,阁下对他的尊敬和优待过头了,这样做恐怕将来要出乱子!”殷仲堪听了不高兴。胡藩的妻弟跟他都是豫章郡人,叫罗企生,在殷仲堪手下当一名功曹。出于对亲戚的关心,胡藩告辞殷仲堪后,跟罗企生说:“殷大人把戈倒过来交到别人手中,必定会招来灾祸。阁下如果不及早考虑离开,到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