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非议



    宋玉来到内院,便见了一帮士子,高谈阔论,指点江山,见他了,众人眼中闪过一丝异样。

    他便见到马文才迈步而来,来到宋玉面见,便是热情招呼。“宋兄终于来了,治灾才子,恭喜恭喜。”宋玉上次就在秦楼见过这马文才,这马文才着实有些诗才,又是江陵望族,也算是个有背景的人也难得与其计较,不过再秦楼打过交道一次,方才又听了蘋儿的一方叙述,便觉得马文才口腹蜜剑,难以与之,对他的厌恶度更是在心中上升了好几位。

    马文才的几句话虽然是寥寥数语,不过心思倒也不小,这拱火的本领宋玉上次就在秦楼领略过一次。不过嘛,不过伸手不打笑脸人,他也笑嘻嘻的回道“马兄这是笑话在下了,这次赈灾,马兄东奔西走,出力甚多,江陵之人莫不感激马公子。”

    “哪里哪里,这本是读书之人应该做的,但还是不及宋兄,官家很是看中宋兄功劳,未及第便是水部员外郎,赐袍借绯,才是我辈楷模。”马文才口口不离赞许宋玉,更是着重提了一下官家对他的恩赏。

    宋玉一听便知这马文才的话语,便知道他的小心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马文才越是夸赞,其他士子便更加不忿。毕竟这些人根本不知道宋玉为赈灾做了些什么,便更觉得官家的这次赏赐更是莫名其妙,而方才大家也都在议论这次的赈灾封赏的事情,便愈发觉得,方才所言非虚,朝廷之中,必然是有人以权谋私,他们都是自诩为正人君子,便自觉的有些疏远这位靠弄权谋取恩赏的宋玉。

    甚至有几个不知情况的士子小声嘀咕。

    “一位靠父亲谋私窃取恩赏的小人,还好意思来到书院。”

    “小点声吧,人家父亲可是参知政事,现在可是水部员外郎,可着红袍借绯,哪是我们能够可比的。”

    ......

    果然,这马文才就是拱火能人,几句话,便使得众人对他议论纷纷,而他更是当个老好人,还在中间帮忙调解,“诸兄可别误会宋兄了,你们可以怀疑宋兄,难道怀疑包公,怀疑朝廷、怀疑官家吗?”

    几人便不在讨论,却默默远离了宋玉,明显他们是不相信的,反而对这位马文才更是赞许,皆说马文才赈灾出力,慷慨捐粮,却不接受封赏,是个不会贪图虚名之人正人君子,非某些小人可比。

    也就一盏茶的功夫,宋玉便被人孤立的样子,只有蘋儿跟随身后。也就梁山、英台过来一问。“宋兄是什么时候得罪了这位马公子,引来他的针对?”

    “梁兄,不必放在心上,小事而已。”

    “雷霆雨露,俱是天恩,赏罚恩赐,自有惯例,如何能做得了假,况且官家本是明君,哪个敢一手遮天,欺上瞒下,这些人也真是不懂官场,就敢乱议朝廷。”梁山摇了摇头,对这些品头论足的士子,不屑一笑。

    “梁兄高见,在下也是这样认为的。”一旁的英台附应声和。

    宋玉也是接触过几次梁山和英台,不过嘛,他目前还真没有弄清楚这梁山、英台就是他所想之人,这位梁山公子也有几分见识,也算是和自己交好的朋友,想到这里,他的八卦之心便起来了,想来后面有机会定然要弄清楚这英台的身份,要是确实不错,自己不妨当一次红娘,有了这个想法,他便觉得有些有趣。

    而此时,苏老已然到来,众人拜见,便安定下来了。

    苏老还是按照原来的规矩,出策论的题目,让士子们只有发挥辩论,而此次的题目已然与这次灾情有关——赈灾得失。

    其实这赈灾的内容上次就议论过,而此次再来议论,众人便把先前的治理策略和包知府上任之后的策略一对比,便能够发现其中的得失。有人更是引用了沈括的一方语录,着重点名的前任知府的过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