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装修市场
滨城的地形多山地起伏不平,与这个时候大部分城市的自行车大军相比,滨城骑自行车的人相对较少,因此滨城的公共交通相对完善。
陈安邦所住的金家街就有往来的五六条公交车线路,这个时候的滨城公交车还是有售票员的,再过几年就全部改成投币了,因此还造成了公交站附近必定有报摊的景象,一时间滨城的几大报纸火爆异常,甚至搞出了买报送刮刮卡的有奖销售。
这个时期的滨城还没有比较像样的装修材料市场,除了火车站附近的兴业市场有部分装修材料销售外,也就是铁道学院附近的泉涌市场与香炉礁市场,只不过现在这些市场都还处于初级阶段,乱糟糟的东一片西一片,所以老百姓不是附近的居民一般都不太知道行情,一般都是委托装修工人带领他们前去购买材料,这就给工人和店家带来了机会。
后世社会凡是有点销售经验的人们都知道,这种采购模式可能会产生一些猫腻,所以要么是主家自己买料,要么就是全部包给装修公司来做,这样做起码不会遇到被人宰一刀这种事情。
而当时刚刚脱离计划经济没有多长时间,许多市民对于装修几乎是一窍不通,尤其是一些家庭男主人还比较忙没有时间,就由女主人跟着工人去买材料付款,在店家和工人的一唱一和之间,被坑掉了许多钞票。
其中一些伎俩放在现在简陋得可笑,但是在当时却很少有揭穿的,原因无它,就是不懂,所谓隔行如隔山,两个内行糊弄一个外行简直不要太轻松。
陈安邦就听人说过,有个木工带客户去买材料,因为木工提前去店里打好招呼了,所以这个客户开的材料单就与别的商店不一样,比如说木龙骨,正常都是按捆卖,3根或4根4米长的木龙骨打成捆卖,而且尺寸上也有说道,有3*5的、4*6的,还有足尺与不足尺的区别,这家倒好,给客户按米算,市场价10元一捆的木龙骨,到了他这里2块一米,外行人出去一打听还以为这里便宜呢,其实他这一捆按4根算下来要32元,比正常的高出两倍还多。
此类的骚操作还很多,比如成盒的美工刀片按片卖,钉子按根算,反正都是把大包装拆成最小包装来操作,有点职业操守的还会把工种做完,有一些丧天良的买完材料拿完回扣就消失了,那个时代又没有手机电话什么的,滨城又是个大城市,茫茫人海想找到一个刻意躲藏的人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儿,甚至去报案都没什么用,他就是带你去买材料了,也没有拿你的工资,算不上携款潜逃,顶多算是行业潜规则而已。
至于说退装修材料,在那个时代开商店能给木工回扣说明他们就知道怎么应付客户了,基本上不是拒不承认就是说一经售出概不退货,甚至有的发货票上都有小字标明,这种问题除了有些身份背景的可以解决,一般老百姓只能吃哑巴亏,不过话说回来,有身份背景的人家那些工人也不敢跑。
这些人虽然坏,但是不蠢,而且好多都会察言观色,如果是那种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物家装修,他们甚至会干出不要工钱只帮忙的举动来,没别的原因,因为他们知道人家不会欠他们人情,肯定会在别的地方找补回来。
曾经陈安邦的一个老乡就传授秘诀说道:“你只要看在你装修的日子里,有没有人经常去串门看他家装修,去得人越多证明这人家势力越大,而且好多都是那种有身份的人,那这种人家千万要干好活,活儿干得不好别说拿工钱,搞不好人都要挨顿揍。”
陈安邦一行人刚到公交站台,就来了一辆408路公交车,赶忙上车买票,坐到香炉礁之后,再顺着香一街往上走华北路一拐就是车家村了,那里现在就是许多外地民工揽活的集散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