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豺狼当道



    老道士姓魏,名宿南,祖上跟开国皇帝打天下,立下战功,封了个世袭的伯爵——“武清伯”,有俸禄,无封邑。

    魏宿南年轻时无所用心,天性怠惰,且听力异于常人,仗着家境殷实,常年流连秦楼楚馆,尤好听曲。

    浑浑噩噩活到中年,父辈薨殂,乐呵呵的袭承了爵位,骄奢更盛。

    因为长期混迹青楼、酒楼、赌馆、戏院等地,可惜肚子里没什么才气,攀不上才子名流,只能结识一些溜须拍马、混吃混喝的市井流氓。

    这帮人性情猥劣,接触时间久了,对他身份名头的敬畏渐渐淡了,心底不再怕他,反而见他生而富贵,心生忌刻,背地里合伙给他摆了一局,使其糊里糊涂赔光祖业,还欠了一身的外债。

    一天,债款逾期,债主上门抄家当抵债。

    魏宿南蓦然瞧见家徒四壁的屋子,心中积郁难消,恰好撞见往日教唆自己借贷的一名小厮。

    从前两人碰面,他都是一副胁肩谄笑奴仆像,嘴里魏爵爷长,魏爵爷短的叫。

    现在他却穿上了一身斩新的锦缎,人模狗样地领着债主、指挥下人。

    魏宿南满腹恨意无处宣泄,只得将怨气撒在小厮身上。

    一开始的只是指摘对方,那小厮趾高气扬,冷嘲热讽,魏宿南越说越气,慢慢变成了对骂,骂不过又变成互殴,打不过就抄家伙,越打越上头,一个不小心结果了那小厮的性命,从此背上人命官司。

    家眷们到处求人走关系,还好他父亲攒了些人脉,那些世叔伯们可怜他魏家这只独苗,肯帮忙周旋。

    也幸好那时皇岗崩坏,官僚贪墨成风,只要肯花钱,除了弑君造反,就没有免不了的罪。

    常言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诚哉斯言。

    出狱不久,帝王选妃,魏宿南家虽中落,但阀阅尚在。

    他家女儿们不堪贫苦,纷纷跑去参选,最终二女儿得以晋选,他糊涂半生,女儿们站一排,连那个女儿排老二都弄不清,但不妨碍他当国丈。

    丑父生俏女。

    魏家二女儿一朝选在君王侧,得帝独宠,魏宿南父凭女贵,晋封侯爵,一时瓦釜雷鸣。

    见过人心险恶,又初尝权柄的甜头,他从此一门心想要在朝堂往上爬,奈何自身文不成武不就,直到帝国部署二十余载的“育人戍边”计划告罄,魏宿南这才遇到人生晚年际遇。

    当今皇帝登基之前,魏朝廷被四夷誉为‘上府天国’,国力不可谓不强,幅员不可谓不广。

    现今魏国天子远非贤眀之君。

    践祚以来一派亲小人,远贤臣的作风,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以羡余多寡评判地方官员政绩。

    泱泱大国在他手里日渐式微,战事不捷,匪患不绝。

    对于坏消息,宣治帝从不反躬自省,只会捣鼓出了一些以暴制暴的幺蛾子,整起来样样劳民伤财,其中便衍生一项‘育人戍边’的计划。

    在他之前,魏国确实存在过几任贤明之君,比如他的父亲——隆武帝。

    隆武帝继承先辈的好战脾性,在位期间动不动就搞御驾亲征。

    他虽然好战,却懂得休养生息,一生从政勤勉,任人唯贤,仗着强盛的国力和宵衣旰食的勤政,终使魏国疆域再向北挺近数千余里。

    隆武帝一边掠夺土地,一边兼施仁治,招降纳叛,善待俘虏。

    降者中有个部族甚是奇特,族中男子个个体型高大且膂力骇人,族人归顺后,朝廷没有霸占他们的土地,看他们部落一副未开化的样子,也未对他们征徭课税,双方之间有几年相安无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