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出城对阵
“哈哈~~”程向即便是被浇了一头冷水,看着明军逃跑的行列还是哈哈大笑。
而教导旅旅长赵禹虽然也高兴,却没有这么高兴。他见打炮已经见得多了,同样的定装火药,甚至是同样的炮弹,看似差不多口径的火炮打出去、射程、落点却是大不相同。甚至同一门炮,打出去同样的炮弹,落点相差也颇大。
教导旅现在4000多人,不算满编,但其中多数是精锐部队,不少都是从城镇中心就跟着朱绍明的部队,这帮兄弟们接受正规军事教育最早,被磨砺的最久。所以战斗中纪律性与服从性,还是进攻意志都颇为优秀。
这支教导旅可以说是朱绍明部队中的绝对精锐,也是全军学习的对象。但是作为全军标杆的教导旅恰恰不能当作军事计划制定的标准。因为朱绍明的部队战士入伍时间早晚不一,个人特点大不相同,素质参差不齐。若是以教导旅作为制定作战计划的标准,那制定出来的肯定是无法完成的作战计划。
对这样看着成效不错的炮击,赵禹想到的却是另外一个问题,“什么时候我们的枪炮厂能大规模铸造,那就好了!”
而杨荣负责全军作战训练的重任,他对程向兴冲冲的表现也是颇为不爽的。“老程,选炮的时候你不在这里,多少好炮我们都没选,选炮的标准那可严着呢!废掉的东西比留下来的东西多出去几倍去。练兵时候用掉的火药,现在开起炮来,少说也得打死几十上百的敌军。”
程向看明军退下之后可没有调头离开的迹象,他忍不住对朱绍明说道:“主公,既然我等已经决定要回霍丘,要不要乘势出城一战,逼退敌军才好?”
这是参谋部的一个预案——准备撤退之前,都不是偃旗息鼓,而是要派兵对敌军发动攻击。这种战术能够很好的迷惑敌军,让敌军摸不我军的思路。等到突然脱离战线的时候,才能让敌军不至于发现我军的动向。
朱绍明到没想那么多,原本他想的只是赶紧上城墙,有明军做演习工具的机会可不多。正好看看炮兵的能耐。听了程向的建议后,再看部队,却发现这么一群颇为疲惫的部队根本不适合出城作战。
朱绍明道:“兄弟们实在是太疲倦了。”
程向说道:“既然如此,无论如何明日都要与敌军接仗,咱们现在带了这么多大车骡马,若是不能先击退敌军,却是不好撤回霍丘。”
“参谋部再做一个修补计划。”朱绍明道。
打仗的话,大伙只要敢进攻,明军基本不是对手。可这练兵就完全不同了,为了让战士们能在战场上发挥出战斗力,基础的练兵非常辛苦与枯燥。再说明军兵力有两三千人,还有胆量攻到城下。朱绍明绝对对于这支明军,他必须得好好的制定一下作战计划,不能就这么简单的派兵出去开打。
城外的陆文昭此时也没了强攻的计划,对面敌军的战斗力着实超出了他想象之外。如果说肉搏战中明军的劣势还能归结于土匪们悍不畏死,火枪射击也是很容易掌握的技术,可这火炮技术就绝非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由于没有接学习过物理三定律,陆文昭无法用后世物理学来构架关于弹道的概念。他对于火炮射击有种很直接的认知,然后就只有模模糊糊的一些“想法”了。而明军对火炮的知识都是这么一个水平,或许在众多实践后有些总结性的东西。然而这些实践积累却因为缺乏真正的理论构架,又缺乏大规模的教育以及交流,使得明军更是没有办法得到任何真正的提高。
这个时代的中国炮兵都是依靠炮兵的个人经验积累。
更不用说明军非常不注重训练,火药这玩意对于明军来说说贵不贵,说便宜不便宜。在战斗中,明军能够不计成本的大量消耗火药。但是对于日常的军事训练中,明军将领觉得开一炮都觉得心疼。那时候他们反倒觉得“浪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