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为米发愁



霍葆琴行了万福礼。

   良媛娘娘看也不看她,冷哼一声,从她面前走过。

   霍葆琴一脸莫名。

   她让流云去打听,侯婉盈怎么突然变了一个人?

   不久,流云回来了。

   她沉着脸对霍葆琴说,“奉仪,良媛娘娘去城外法藏寺祈福了,听说是皇贵妃娘娘安排的。”

   霍葆琴眉头一皱,怎么这个节骨眼去寺庙祈福?

   太子殿下承办了救灾一事,虽说第一天效果不错,但到底缺衣少粮,后面几天的局势不好说啊。

   万一,灾民喂不饱,可不得了。

   到时候,城门一关,灾民在外,倒霉的可就是城外的人了。

   霍葆琴眼神突然一亮,难道?

   流云见霍葆琴像是明白了什么,顿时为良媛提起一颗心。

   跟小姐在一起这么多年,流云很是了解小姐。

   小姐看着好脾性,其实很记仇。

   自打梅花宴上,良媛娘娘攀咬小姐后,她就知道小姐绝不会放过良媛。

   看来,小姐是想到办法了。

   良媛娘娘侯婉盈坐着马车出了宫。

   皇贵妃娘娘安排她为太子祈福。

   她非常快乐地应承了。

   能为太子做些事,她还是非常乐意的。

   皇贵妃说,本来想等救灾一事过了,才安排她去寺里。

   但奉仪这次立功了。

   她特地为太子缝制了棉制的冬衣,让太子获得众位大臣和灾民们的好评,尤其是陛下,更加赞不绝口,可能会给奉仪升位。

   所以提前安排她去祈福,也好与奉仪一争。

   虽然她位份较高,本不怕什么,但总也要有些功绩,今后在太子身边能说上话。

   良媛听了很激动。

   她再是侯家旁枝,到底还是侯家人,远房姑母总是为自己谋划的。

   当即点头应下,隔天一早就出发。

   她快快乐乐地去,根本没有想过自己再也回不来宫廷。

   送走了霍葆琴后,皇贵妃问冷霜,要她办的事如何了?

   冷霜点头,说一早就把聚贤书斋的掌柜的绑了起来。

   掌柜的是个骨头硬了,连续拷问了几天,却什么也问不出来。

   “就不知道是谁主事的?”

   冷霜摇摇头,说掌柜的只知道主子是个读书人,家道中落,放弃学业,开了书斋糊口。

   主人经常外出游学,还未成家。

   住在京郊,到底在哪里,掌柜的也说不清楚。

   平时若有事,主人自会来寻他。

   店铺里所有寄卖的东西,都是主人家定的。

   进什么货,卖什么书,掌柜的概不负责。

   只是,店铺的一应杂事全部交给掌柜的,所以掌柜的胆子很大。

   那分送的小报到底是谁写的,掌柜的一点不知,只说隔天晚上自会有人送来。

   她派人去守过这送小报的人,但这人和说书先生一样,再也寻不着了。

   皇贵妃低头沉思,看来京城多了一股不可知的力量。

   这让她感觉非常不好。

   虽然儿子已经是太子,但一天没有继承大统,一天还有变数。

   她不想煮熟的鸭子到不了手。

   于是,又悄悄地凑近冷霜的耳边吩咐。

   冷霜一惊,“娘娘,这,这行吗?”

   “就这么办吧。”

   冷霜叹口气,转身办事去了。

   皇贵妃来回走了几步,想了想,整了整仪容,去了坤宁宫。

   皇后一听皇贵妃求见,干脆利落地回答,“不见。”

   皇贵妃无奈离去,回去前狠狠瞪了眼“坤宁宫”的牌匾。

   哼,有什么了不起,我叫你出得坤宁宫,进不了寿宁宫。

   接着气冲冲地走了。

   宫里看似一片详和,宫外却水深水热。

   灾民们饥肠辘辘地等着施粥,户部却再也拿不出米粮。

   太子着急地在户部走来走去,梁尚书急得满头大汗,“殿下,去江南的人回说,江南今年受灾严重,一粒米也拿不出来。”

   “江南鱼米之乡,会没有米?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往年竟然没有存米吗?”

   “殿下,江南府尹说今年春夏水灾,发往京城的米粮本就是陈年的粮食,哪里还有多余的?”

   太子心急如焚。

   梁尚书擦擦额头上的汗,小心翼翼地说,“倒是还有些米糠,不如?”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得已,太子只得点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