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迁徙-第2/2页



    而没有登记在册的游民,只需花费一些的钱财,同样可以从官府那买到大片的田地。

    这样的政策不仅适用于边境百姓,更适用于牧州所有因战乱而流离的百姓。将人口集中起来,登记在册,便于管理,是牧州官府在战后最紧迫的事情。

    地有人耕,草原上有人放牧,流民稳定下来,官府就有了税收来源,才能使牧州财政不至于分崩离析。

    对于官府和百姓来说,这或许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而从边境迁徙而来的上万百姓,主要由北巍府军的鱼鼓营管制照看。

    鱼鼓营的职责主要是保护百姓,不被路途上的土匪流寇所侵扰。

    同时沿途的官府,也会派出衙役与鱼鼓营配合,主要负责引路。

    鱼鼓营只有五百人,震慑啸聚山林的土匪或许绰绰有余,但面对上万人的迁徙队伍,就很难面面俱到的看管。

    而翻山越水的长途跋涉,自然就容易滋生问题,例如迫于生计而落草的“土匪”。

    这些“土匪”其实也是从边境迁徙过来的百姓,但遥远的路途,早将随身携带的粮食钱财用尽。

    沿途官府虽然会准备些干粮和米粥,但也只是杯水车薪。毕竟从边境到南祁河接近一个月的路程,大部分路程都在荒野中走过。

    有些庄稼汉,家中本就不富裕,这次迁徙,几乎是把能带的都带上了。可快走到南祁河时,从家中带的干粮食物还是吃完了。

    眼看着父母孩子就要饿肚子,而庄稼汉们在当地村中,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不愿做那沿途乞讨的乞丐。

    庄稼汉们仗着年轻气力壮,便聚集在一起,拦路抢些吃食钱财,沦为了“土匪。”

    他们三五成群,大多数连武者都不是,仅仅依靠几根棍棒,就可以拦路抢劫,专挑落单的下手。

    这一日,在南祁河北边的一处小山坳里,许曜又解决了一伙六人的“土匪”。

    许曜先让被抢劫的百姓们赶紧跟上迁徙的队伍,免得又被土匪盯上。

    待到那些百姓走远,许曜才回过头来看着躺在地上六个“土匪”,怎么处理他们成了难题。

    这六人只是抢些吃食钱财,也不伤人,比起许曜路上遇到的见财起意或是见色起意的“土匪”,也算十分良善的一伙。

    这六人遇到过路的大户,既不伤人,只是抢些吃食财物,也不抢多,总留有余地;遇到比他们还困难的,多少还施舍一点。

    许曜心中犹豫,若是伤了他们,以示惩戒,那他们身后的家人老小就会过的十分艰难。

    可若是就此放了,又怕他们重操旧业,祸害别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