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女娲殿里拴娃娃 伏羲坟前祭祖宗-第3/5页
却说夫妻二人进入殿内举目观看,但见整个娃娃殿堂虽然没有,统天殿和显仁殿那么高大、宽敞、气派,但是,这里却很有生气!而殿里殿外都非常热闹。凡是来这里的人,可以说也和他们夫妇一样,都是心想要生儿育女,才来烧香磕头许愿,要不谁也不会来此处。不管怎么说大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因为人们都寄希望于,这位老祖奶奶大发慈悲,所以,才特意来乞求她给帮忙,好让自己回去以后怀上孕,则能生儿育女繁衍后代。
由于庙会才开始没几天,人也是比较多的这时候,而陵园的内外都是,人潮滚滚十分热闹!还就女娲殿这边相对,比较人少和寂然平静些。袁玉铖和苗氏夫妻二人,还未进殿就已经嗅到了,一股令人舒畅爱嗅地幽香味!等小两口进到了里面再看时,但见殿内雕梁画栋,流光溢彩。然而,正中塑造有一尊女娲神像,其身高足有七、八尺,在她的面前摆着一个大香炉,炉内氤氲燎绕!来烧香许愿的人又很多,就在女娲娘娘的身边,围住一群泥塑的孩子。有的和她牵手,有的扯住她老人家衣裳,而老祖奶奶是背驮、肩扛、胳膊挎、怀里抱!真可说是栩栩如生,非常毕真。
同时,又在整个殿内,塑造有诸多的小泥人,他们中有男、有女,千姿百态,形状各异,活灵活现,具都像真的一般。并且还在四周墙壁上,画的全是婴儿幼童,其姿势有立、有坐、有躺、有趴,是跑的、跳的、打的、闹的,栩栩如生,天真可爱。有的就像刚出生的蝌蚪,乱哄哄的,但又似群鸟聚会,热闹极了。不用说这都是,由画师和能工巧匠们,挖空心思,别出心裁,绘画创作出来的,其内容形式,是多姿多彩,妙趣横生!其殿内就像一个儿童乐园,有诗为证:
伏羲陵园有座殿,女娲娘娘住里边;
有人称之娃娃阁,里面婴儿排成山。
为求儿女把香烧,既送女来又送男;
虔诚祈求可怀孕,从此让你把梦圆。
书中介绍过,凡是来这里的人,也和袁玉铖苗氏一样,都是来许愿求子的,而袁玉铖小俩口观罢以后,初一开始他们都只发愣,心里好像有点忐忑不安。等过了一会儿,稳了稳心神后,则就走上前去共同点燃了香,然后就慌忙跪下祷告起来!就听袁玉铖朗声说道:“老祖奶奶在上,小子俺叫袁玉铖,家住睢州农村,这旁边就是俺老婆。这次我和媳妇来,是专给您老人家烧香磕头的,我就是不说出来,老祖奶奶您也会知道俺两口,心里是怎样想的,总而言之,就是为了生养后代。可是,我们成婚已经有三载,到如今我妻子还没有怀孕,所以,俺全家人心里都着急!这回来就是想请老祖奶奶您大发慈悲!赐与我们几个子女,好让俺后继有人,继承俺们袁家的香火。倘若能办到的话,俺全家都要感谢您,小子我就给您老磕头啦!”他说完就砰!砰!砰!砰!一连磕了四个响头。
由于袁玉铖是实心眼,他拜女娲娘娘比较虔诚,也是用脑门子着实磕到地上的,所以额头上不光发青,而且也沾了不少灰尘。我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这袁玉铖给女娲娘娘,为什么磕了四个头?他磕三个不行吗?现在的规矩一般不是都磕仨个头!”既然要说这个问题,我不免就要多啰嗦上几句。
如果按照民间流传下来的规矩,在最早人们拜父母长辈,平时都是磕两个头,这叫拜活人,但是也有磕一个头的。要是这种情况,一般都是由于接受者,夫妻俩曾有一个过世,现在只剩一人活着,而这个活着的人也就只能,享受自己的一个头。因为他的老伴,已经下世去了阴间,作为留在阳世的人,是不可以再替死去的人,享受别人的叩拜!或许有人硬要钻牛角尖抬杠,说我就不信这个邪,还非要磕俩头不可。其实也不是不行,而规矩都是人定的,也是人们没事胡思乱想,和瞎琢磨的结果,你说它是啥就是啥!所以凡磕俩头的,一般都是父母双亲全在,他们又是一块儿接受,儿女晚辈们的叩拜。如果他们不在一块儿,分别单独接收的话,一般也要磕俩头!也就意味着两拜,即有他本人的一次,则又为自己的老伴接受了一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