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袁苗两家结亲眷 婚后未孕心着急



    诗曰: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今天;

    华夏历史根脉深,文字记载五千年。

    原始阶段较平等,奴隶社会大变迁;

    强者为王败者寇,朝代更迭往下传。

    皇权贵族治天下,富人自在穷人难;

    炎黄子孙多故事,文人留遗篇。

    斗转星移,乾坤动荡!潮起潮落,几经沧桑。话说到了明朝中后期,自英宗帝开始,皆因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后宫参政和宦官乱权,就造成了朝廷颓败,纲纪紊乱!才使得很多官员徇私舞弊,肆意妄为。据传,凡为官者大都是,一门心思地敛财,所以清正廉洁的就少,贪脏枉法者居多,然而,就连上层高官,簾里大臣,都带头卖官鬻爵,只弄得官场里从上到下,居是乌烟瘴气。加之东南沿海一带,倭寇侵犯骚扰,他们杀人放火,抢劫掠夺!又给国家增添了乱局,才使得朝廷内外交困,江河日下,整个国家都一蹶不振!由衰败逐渐走上了,不可逆转的灭亡道路。

    由于国家动荡,社会风气就比较坏,人们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黎民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所以,各地农民就起来造反,除了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十八家闯王外,还有更多的农民组织反抗,乃至于风起云涌!经久不息。另外,全国各地的帮教和会道门也颇多,而且又很广泛!其中,较为著名的就有,白莲教、明教、日月神教和天地会等,真可说是五花八门。因此,就在以后的时间里,一直到明王朝灭亡,居是兵连祸结,始终都处于战乱之中,则使得大明江山社禝,岌岌可危!其事态一发而不可收拾。若要究其原因,一是由阶级本质性所决定;二是因官府**所导致;三是由于尖锐的社会矛盾所造成!但根本问题还是社会,最深层次的矛盾比较突出!今天我要讲的这个故事,一开始就要先从睢州说起。

    睢州,本是座历史古城,它地处我国中原,也与较早兴起的,河洛文化中心相比邻!相传,在远古时期,此处曾是山川丘岭,皆因大自然的作用,几经沧桑!后来就形成了黄淮平原。据资料记载,睢州旧时称襄邑,金天徳三年改为州置,只因地势低洼,州城三面环水,便被人们称为“水城”。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中国已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经考证,在此处与周边,就发现了有不少历史痕迹,也进一步证明了这里,不光历史年代久远,而且,又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有诗为证:

    黄淮平原风光美,中原睢州则有名。

    历史悠久垂清史,人杰地灵出英雄。

    三面环水是湖泊,民间称之为水城。

    话说明成化年间,在睢州城西北方十里处,有一个村子名为小辛庄,村里有一家农户姓袁,主人叫袁立业,人也忠厚老实,又是个种田的好把式。他取妻刘氏,生有一双儿女,大的是女儿,名叫秀荣,已经出门嫁人了;小的是儿子,名叫玉铖,且寡言少语老实巴脚的,不过人到本份。由于家中贫寒,儿子玉铖已经二十岁出头,还尚未婚配,这在当地来说,也属于大龄青年,若按当地的风俗习惯,一般轻人成婚都比较早。再说他们老袁家在村里也穷,全家就只有几亩沙碱薄地,日子过得也比较拮据!加之儿子玉铖的长相,又不怎么起眼,所以,已过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还没有人给他提亲说媒。现已进入花甲之年的袁立业老两口,为了儿子的婚事也没有少操心,真可说是整天都愁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但不遇机缘,做父母的也干着急没有用。再说他们老袁家在村里,又是孤门独户,全村有一百多口人,也就只有他们一家姓袁,若要刨根问底,他们家究竟是从哪里搬来?有人讲除了他们自己家的人知道,而别人谁也说不清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