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回 乔装打扮算命仙 杜家寨里遇斗殴
却说众人来到大堂之上,袁大人一看他们带回的两人,其中一位正在壮年,岁数大约有四十出头。而另一个是位老者,已经年过花甲,观面貌赤红脸堂,眉毛胡须全都皆白,看上去虽然有点老气横秋,看来也是秋后的蚂蚱,没有多大蹦头了。但见他的二目却很有神,其实人一老了都是这样,身上穿戴也很普通,腰里还别住一个水烟袋,或许有人要问:“啥叫水烟袋?”
由于现代人不仅没见过,甚至有绝大多数人听都没听说过,其“水烟袋”到底是个啥样子?现在既然说到这里,我就向大家简单地作以介绍。若要说起水烟袋来,也有人叫它二马驹烟袋,其大致形状还似乎像匹马,一般都是用黄铜制造的,如果有人说他见过,也只有在二十世纪中叶以前,才能看到这样的东西。因为过去科学不发达,也没有造纸烟圈,抽烟人就只有抽烟丝,名字又叫“毛烟”,那时候还缺少纸张,其实要用纸卷烟吸,人们都觉得是一种奢侈浪费,甚至也舍不得。很多人抽烟都是用,烟袋锅和水烟袋,这样既经济又实惠!如用烟袋锅抽烟,还有一段有长故而、有短的杆子,一般都是用细竹秆做的,不光简单携带也方便!下面我就专门讲一下,有关“水烟袋”结构与作用。
“水烟袋”一般来说都是由,铜、铁、铅等材料制造,在它的下面排列着,两个大约不到两寸高,粗细可装进鸡蛋的圆筒,并排分为前后。前边一个是装水的,为过滤装置,专门把人们抽入的烟雾,先经过从水里过滤一下,然后再进入人口,也正于今天的泡沫过滤嘴一样,能起着过滤一些杂物,以及泥古丁的作用,看来过去的人也是很聪明,而且设计得又较为科学。比如说,水烟袋盛水的结构就简单,水每次不能装满,只能装大半下(筒),也就是说上边要留着,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空间,顶上有两个孔也分前后,前面孔插烟袋锅,烟袋锅管也较长,朝下面快要伸进水底,后面的孔直通到,如鸭脖子一样长的烟袋嘴。而另一个圆筒上面又有盖,是专门装烟丝用的,要抽烟时先得把烟丝,轻轻揑揉个小团团,尔后捺入烟袋锅里,再把火种放上,人再噙住烟袋嘴连续吸,并且还发出呼噜噜的声音。
过去也没有火柴,如果使用火都得用火镰子和火石,擦碰出火星后再点燃纸煤儿取火!同时,人要嘴噙烟管均匀地慢慢吸!这时候就能听到,烟袋里的水“咕噜!咕噜!”地响。然而抽烟的时候,还不能把劲使大了,如果是狠劲或者用力过猛的话,则会把里边的水抽到嘴里,其滋味既苦、又辣、又涩,会让人觉得很难受!我也把话题扯得远了点,咱们再拉回来书归正传。
而那位中年人四方脸,黑红面皮,目光炯炯有神,体格是五大三粗。上身穿了一件灰布大褂,下身穿一条黑毛蓝裤子,布袜、布鞋气宇轩昂,也且实有点大样。但见二人走上前来跪下,口称“大老爷在上,我们给您磕头问安!”
袁大人问:“下面跪的是何人?”
年纪大的老汉说:“我是余庄村的家长,名叫余福安!”
前面说过,他们庄上大多数人都姓余,这位余福安老人在他们,余姓家族里辈份也较高,故而宗祖里人都推举他当了家长。”
接下来,又听中年人说:“我家住谭家洼,与大余庄为邻村,我姓谭,名叫谭守礼,人们都认为俺做事认真,钉是钉、铆是铆,众人就送给我一个雅号,则喊俺谭公正,所以俺就是当地的里正。俺经常替官家做事,也不是自吹自擂,根据我表现上几任县令大老爷,俱都对俺另眼看待!而且也非常信任俺”。
谭守礼还想继续往下罗唆,袁大人便截住他的话道:“我说余家长和谭里正!本县我今天让你们来,或许你们还不明白,究竟为了什么?现在我就告诉二位实情。其实也非为别事,恐怕你们早就知道了,因为余狗子也是余老四,他们家中要翻盖房,而把根脚扎到了邻居家赵五斤的宅子上,侵占了赵家的权利。赵老汉与他分辩,余四狗就仗着自家人多拳头硬,极其蛮横以势欺人,把赵老汉打了一顿,赵五斤挨了揍感到委屈,就来把余四狗告到了本官这里。若要论大明律条,本应严惩余老四,需把他压进大牢,但念他是初犯和知错能改,并有悔改意愿,本县令又刚到任不久,也很怜悯和体谅百姓的问题,所以便格外开恩,就只打了他和罚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