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炎帝神农-第2/5页



    我国先民由原始的渔猎生活向进步的农耕生活逐步转变的时候,耒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农业绿色文明走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

    神农一行一路向西,走到一个不知名的地方。有山,不高,却很陡峭。山上长满路基草。草色绿中透红,蒸发出一股让人作呕的恶气。忽然发现一条绿色的小长虫,从路基草覆盖着的山坡下钻出来,向前爬行。那虫的身体两侧,密密麻麻伸出许多脚,不是蛇,也不像蜈蚣。神农感到奇怪,忍不住咳嗽一声。那虫一听到人声,马上把身子缩成一团,变成一颗圆圆滚滚的圆珠子。接着掉转头,一滚一滚,滚进路基草丛里去了。神农一个箭步,扑了上去,拨开草丛,把圆珠子抓住,放在巴掌上滚过来滚过去。

    “皇上,你是玩掌上明珠吧?”一个臣工提问。

    “看似圆珠儿,实际是一条小爬虫。”神农轻声问小爬虫:“你不用害怕,我们不会伤害你的。你叫什么名字?怎么说变就变,长长的变成了圆圆的。你不说话,好吧,我给你取个名字,叫千足虫,好吗?”

    众臣工叽叽咕咕起来:自离开中原以来,好几十年了,什么虫都见过,唯独没见过这号虫,说不定是一种名贵药哩。

    名贵不名贵,试试再说。神农习惯性地举起赭鞭。赭鞭鞭草可以,鞭这个小圆球就使不上劲了。他想起獐狮,马上夹起小圆球,往獐狮嘴里送。獐狮用鼻子闻了闻,立即将脑袋向左一歪。再送,又向右歪了过去。神农自言自语:“你不尝,我来尝。”他把手缩回来,将圆珠儿往自己嘴里送。说时迟,那时快,小獐狮大吼一声,猛扑上去,把神农手上的圆珠儿夺了过去。只见它两眼含泪,一张嘴,把圆珠儿塞了进去。没想到,小獐狮只嚼了一口,脸色就变了;再嚼,全身痉挛,口吐黑水;三嚼,扑倒在地,中毒死了。

    小獐狮为救神农,自我牺牲了。可是,他的眼睛一直天下来是张开的。神农明白:他是要睁大眼睛望着坚持开创绿色农业的神农,不获最后成功,是不会瞑目的。

    神农说:“小獐狮是清醒的,只怪我一时糊涂了。”他给獐狮死的地方取名“醒狮”

    “醒狮”在现在的HUN省嘉禾县石桥镇。

    神农命名的“千足虫”,后来查明叫“滚碌珠”,又叫“滚坡虫”。有剧毒,也能治病。有病、患了各种无名肿毒的人,吃了滚碌珠,以毒攻毒,立见成效;可是,没病的人不能吃,吃了马上中毒而死。人们为了纪念獐狮,药铺的柜台上总是放一尊獐狮的雕像,有铜质和木质的,也有石头雕的。獐狮的雕像,眼是张开的,嘴里衔着一颗圆球,暗示神农是误食千足虫而致死的。药铺这样做,既是纪念,也是做广告宣传。

    小獐狮死了之后,神农非常悲伤,因此,也特别喜欢小动物,开始饲养起小鸡、小狗、小羊、小猪来了。在农耕事业中,他在嘉禾又提出一个驯养家禽家畜的新课题。

    向西南行走,到了骑田岭和都庞岭的结合部蓝岭山下,这地方古时候叫“禾仓”。山怎么叫蓝岭?因为林木覆盖,与天上的蓝天蓝云交相辉映,呈一片蓝色。神奇无比啊!蓝岭山下,一字儿排列着九座山峰,叫九老峰。神农来到这里,对九老两个字倍感亲切。他对自己说:我已经是个白发老人了,和九老在一起,正好凑成十老。十老十好,十全十美。但愿如此。

    神农把寻找野生稻种的希望寄托在九老峰。他带领臣工们一峰又一峰、挨个儿来回寻找。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十天又过去了。峰峰有草,就是不见野生稻种。臣工们灰心了,一致要求到蓝岭山去寻找。

    蓝岭山,蓝色之梦。梦一定会在蓝岭山圆就吗?

    神农说:“我们再和‘九老’亲热一次吧。也许‘九老’要考验我们,我们用自己锲而不舍的精神去感动‘九老’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