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档案-第4/23页
不料萧文琪说的却是这么一句话:“我是校长助理,具体事都是我经办的。他们只不过听听我的汇报。我再强调一遍——判刑,判我;多少年,我认。”说罢,竟起身而去。
范大宣语调严肃地叫了他一声,他也没理。他满肚子委屈,也生气。不仅替自己感到委屈,还替范大宣他们感到委屈。当初四个人都不愿意的呀,是被动员,也是出于想替美协闯出条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路,才一脚迈下“海”的呀!都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想把学校办好的嘛!没办好搞黄了,那也不是由于大家一起贪污啊!除了那名会计,四个人经济上都很清白,这一点萧文琪心里最有数。但也有连他都觉得嘴软的地方——五六万元明摆着是四个人轮流陪吃而吃掉的;四个人也都报销过一些出租车费,究竟因公因私已无法说清。非说次次都因公,别人不信,也就有口难辩,跳进黄河洗不清了。四个人都轮流给学员上过课,一堂课这么三十元课时费,学校仍继续办着,别人也没什么说三道四的理由。但学校办垮了呀!你们把四十万全赔进去了把学校都办垮了,你们当初还一个个好意思拿课时费?!岂不是正应了那句话——赔了公家,肥了自己吗?
萧文琪好不窝火!
转而又一想,当初是碍着范大宣的面子,才不知深浅地一脚迈下“海”的。范大宣对自己有恩啊!罢,罢,罢,常言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能怨,不能悔。怨谁呢?悔又如何呢?
萧文琪连夜写了一封长长的“交代材料”,第二天交给了专案组。将一切一切凡是自己能承担的责任,一概地往自己身上揽,明明揽不到自己身上的,拐弯抹角地硬揽。他这么做,范大宣他们三人谁也不太知道。他是替他们考虑——范大宣是省政协常委,他成心保之,不愿范大宣委屈地背黑锅,玷污了清名;副校长心眼儿窄小,若受个处分或被从美协副主席的位置上撸下来,人生定一蹶不振。副校长受不了那个。教务长是美协副书记,眼瞅着要接班当书记了。若因为责任追究当不成,也太冤枉。他想唯他自己是个没职务没荣誉头衔的人,还是个党外的人,能多担待就多担待点儿吧。虽全心全意了而竟落个无功揽过的下场,自己都无怨无悔,有关方面量也不至于把自己怎么样的吧?
隔了一天,调查组的两名同志和美协打了声招呼,说调查已经结束,不张不扬地走了。
又隔了两天,省委宣传部长派车将范大宣接了去,谈了一上午,并留范大宣共进午餐。
范大宣一回到家里,就用电话将萧文琪等另外三人请到家中。开门见山地说:“咱们四个摊上的事,省宣传部省纪委的领导碰了头,统一了看法,认为什么事都有大环境决定着,也不能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失败了就论罪。四十万元打水漂了虽然遗憾,但还是相信我们经济上是清白的。让我转告你们几位,民不举,官不究。既然有揭发信,有关方面不可能不调查一下。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希望咱们从此都别背上什么思想包袱。”
大家于是各自松了一口气。
范大宣又看着萧文琪说:“难为你用心良苦,把什么责任都一厢情愿地往自己身上揽。别看调查组的同志当面对你凶巴巴的,背后却评价你挺仗义。”
萧文琪听了,很是欣慰。
另外二人,这才明白调查为什么结束得那么突然,心中自是对萧文琪感激不已。
接着,四个难免猜测一番——究竟是谁写的揭发信呢?你猜我否;我否你猜。猜了一阵子,难以断定是哪一位。范大宣毕竟是当过主席,那时就表现出很可敬的修养,他说:“咱们也别聚在一起乱猜了。没凭没据的,背地里将自己的同志们乱猜一通,不好。离开了我家,以后更不许再乱猜。咱们赔光了党拨给的四十万元,没能把学校办下去,也得允许人家怀疑怀疑啊!”
萧文琪等三人连连点头,都说对,对,言之有理,以后绝不乱猜……
话虽这么说,除了萧文琪,另外两个人心里,免不了还是经常乱猜的。他们越断定不了是谁,疑心的范围也就越大。从此变得言行谨慎,对谁都怀着几分不信任了,落下了后遗症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