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无字书寓友拳拳意 亲堂弟说兄恭恭心-第3/4页
“那时我六岁,还有点印象呢,我正在和维三、吴根宁他们打花生墩,忽然一条大马来了,我们就让开,马上的人下来后,我看有我爹,我高兴了。我爹抱起我,让我坐了一回大马,我记得是枣红马。”
“听说你爹骑马从扬州回来了,前后三庄的人都来看了,大场上聚了许多人,好威风吆!”
徐维民注意地看了一下徐铁锁,见徐铁锁的脸上显着欣喜的神情,他自己也显得很愉快。他又说:“二年后,那团长写了一封信来,告诉你爹,说他的部队已全部起义投诚了解放军。当时,你爹已经去世了。你爹的葬礼也威风呢——
“乡长向天空鸣了一枪,又由铳手伸了三铳,灵柩启动,八人抬着,王小顺首次破肩(首次抬棺材)。头锣喇叭声震天,三墩桥有史以来未曾有过的几千人的送葬队伍紧跟其后,哭声动地。
“小顺子妈妈更是悲痛万分,她的喉咙都哭哑了,只说着:徐保长,好人,好人……”
徐铁锁又问:“爷儿,据说您做过日本人的翻译,这是怎么回事?”
徐维民点了一下头,解释说:“你爹早年丧父,靠你奶奶培养,读得‘四书’以后,就停学了。我也是早年丧父,但因我外公是日语教师,我在他那里学了点日语,鬼子来了,我被抓去当了翻译。”过了一会,他又说:“你爹是种田能手,但他不甘心种田,当兵去了。你奶奶身体有病,思念儿子,叫人写信说她病重,要见儿子,你爹孝母,在外二年后又回来了。他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在北伐战争中帮助营长解救了被军阀囚禁的营长夫人,你妈头上的碧玉簪就是营长夫人送的。你爹,是个能人,我很佩服他。”
听后,徐铁锁自豪地笑了。
“烧草腊月里,吃饭三月里。”前一句话是说,腊月里天气寒冷,需要更多柴草才能将饭烧好;后一句话是说,三月离春节远了,即使有好吃的也早吃完了,加上白天漫长,人们肚里缺少油水,容易饿,当然吃得多。在这个三月里,徐铁锁早上往往喝上三大碗稀粥,小中儿时候肚子就饿得呱呱叫了。他刚感到饿时,还能坚持看书,而当肚子饿得直叫时,书就看不下去了,此时他干脆不看,歇一歇。妈妈看到儿子书看不下去,心里又难过又着急。她想做点面疙瘩给儿子吃吃,而当她打开面坛欲取麦面时,见坛子里的面快要到底了,她取出了一点点面粉,随又倒回坛子里。可她在想办法为儿子改善一下伙食。
在一个寒风飕飕、冷雨细洒的夜晚,当人们差不多都睡了的时候,铁锁妈妈任氏,提了一只空竹篮,来到生产队的萝卜塘旁,准备偷点萝卜。她先站着定睛看了一下,见四下无人,便用手扒开了封在塘上的泥土拾起萝卜来,很快就拾了半篮,她又抬头看看,仍没有见到一个人,便又更用力地拾了。篮子要满时,她不拾了,直起腰,又看了看四周,依然没有看到一个人影,她手扒泥土将萝卜塘封起后便准备回家了。可当她拔腿时,却因脚深陷在萝卜塘旁的泥土里拔不出来。她着急了,害怕了,心怦怦直跳。她俯下身子,两手撑在地上想借助手的力量拔,脚还是拔不出来。接着她两手依然撑着,让一只腿在泥土里用力摇动、摇动,再拔,一只脚出来了;再这样摇,再这样拔,又一只脚出来了。站起身后,她背起竹篮,匆匆回家去,她怕遇上人,可谁也没有遇上。到家后,她的心才落了下来,这时她才发现自己的内衣全被汗淋湿了。
第二天早上,她做了几只萝卜丝饼给儿子吃,儿子吃得很香,大口大口地吃,她在一旁坐着看望,眼睛一眨也不眨,心里乐滋滋的。
同一个大门里的石连英看到徐铁锁吃萝卜丝饼,怀疑他家的萝卜来路不明:因为生产队里的萝卜还没有分,他家怎么会有萝卜的呢?她一脚来到生产队的萝卜塘旁察看,见塘上的封土被动过了,没有完全遮好,塘外还露着两只泥污污的萝卜,显然这里的萝卜被人偷过了。又见塘旁有几个小脚印,她仔细看了小脚印,心里就完全明白是谁偷的了。她先淡笑了一下,然后说:“还不是她,还有哪个有这么小的脚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