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杨家兄弟



  阿建却说:“读书哪里需要什么耐心?只要是喜欢读书,那学习就是一种乐趣,就像打游戏一样。其实我也是没有耐心的人。比如我钓鱼技术不好,就一哈哈儿的时间,如果钓不到鱼就没有耐心再钓下去了。”

  阿建果然是文化人,竟然把读书都当成了乐趣。这玩意还能当成乐趣?这对于阿俊和阿勇来说,简直不可理解。

  三人说着话,不知不觉就走到了教室边。中间是二班,左边是一班。阿俊和阿建走进了中间的教室,阿勇走进了左边的教室。

  阿俊较好的小伙伴阿勇、阿建、冬瓜、小鹏、燕姐姐,他们都是在永平村村小里读的小学。当时村小的六年级只有一个班,班上一共25人,阿建是班长。

  进入初中学校后,由于全镇上初一的学生都集中在了一个学校,一个年级的人数一下子就多了起来。

  学校把一个年级分成了三个班,每个班70人左右。分班时,阿勇和小鹏分在了一班,阿建和阿俊分在了二班,燕姐姐和冬瓜分在了三班。

  只是小鹏只读完了初一就转去了城里的学校念书,这个学校里和阿俊关系较好的朋友,便还有阿勇、阿建、冬瓜和燕姐姐他们四个。

  阿勇和阿建是永平村第二生产队的。

  从阿俊家去到第二生产队,需要翻过一个山坡,到了一个叫杨家沟的地方,他们俩的家就在杨家沟的最下头。

  没错,阿勇和阿建都是杨家的人。这两人爷爷的爷爷是亲兄弟,因此两人也算是家门亲戚。

  阿勇是农历六月生的哥哥,阿建是农历八月生的弟弟,他们和阿俊同年,都是九四年的狗。

  阿勇和阿建虽然出生同族,但性格却有着天壤之别。

  阿勇从小就勇敢外向,什么事都乐于尝试,而且一学就会。相比之下,阿建就显得胆小内向。

  就比如小时候学自行车,阿勇似乎一摸到自行车就能骑。但阿建都不敢去学,后来都是在大家的鼓励下,才迈出了第一步,而且学了好长的时间才勉强会骑。

  但说来奇怪,阿建学什么都不行,但学习却是一枝独秀,没有人比得过。从小,他们都是一样的老师,一起在上课,但就是不知为什么,他的成绩就是好。

  要说阿建的智商比别人高,那也不见得。

  记得在两人**岁的时候,他们在村里的茶馆买零食吃,然后便在茶馆里的一张空闲麻将桌上一边吃零食,一边玩麻将。

  当然他们只是堆砌麻将,并非像大人那样胡牌碰牌。

  此时,旁边一个爱打麻将的女人就考问这两个小朋友:“两张八条加两张六条等于多少?

  阿勇脱口而出:“二十八条。”

  女人又继续问道:“两张七条加两张九条等于多少?”

  阿勇又脱口而出:“三十二条。”

  而此时的阿建还没缓过神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