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鲁班再世,墨子复生



    相里拙虽然从来没听过铁锅,但他一生痴迷于技。

    对于制造新事物,总是抱有最大的热忱。

    总是想要去尝试。

    所以,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赵高又问道:

    “敢问考工令,大约多久能造出来?”

    相里拙已经着手开始准备制作,毕竟这考工室内工具材料齐全。

    相里拙摇头回答道:

    “第一次做,这谁知道呢,也许要三四个时辰吧。”

    赵高闻言,低声喃喃道:

    “三四个时辰吗?”

    他掐指算了算时间,如果只需要三个时辰,应该能赶得上秦始皇的晚膳。

    在古代,可没有什么一日三餐,都是一日两餐。

    第一餐大概在上午九点钟左右,称为“朝食”,也叫作“饔”。

    而第二餐则是在下午四点钟左右,被称作“餔食”或“夕食”,也叫作“飱”。

    这与古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有着极大的关系。

    当然最大的关系,还是因为当时底层人民的粮食不充足。

    这都是对于普通人而言。

    对于那些有钱人或者贵族,即便是在秦汉时期,也早就开始一日三餐了。

    世间一切人为制定的规矩,从来不会施加在权贵之人头上。

    那什么时候开始有了一日三餐的概念呢?

    是到了宋朝时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后,额外加了一个宵夜,才有了一日三餐。

    因此有人曾言:唐以前,近似古,而宋以后,近似今。

    这其中不止用餐时间,还包含着生活习惯。

    秦始皇刚吃完朝食,距离夕食还有六个小时,也就是三个时辰。

    也就是说,如果相里拙真如其所言能在三个时辰内将铁锅造好,那他还有时间准备菜品。

    但如果是四个时辰的话,那就只能等到明日了。

    当然,如果秦始皇想提前加餐那就另当别论。

    相里拙开始琢磨如何制作时,赵高并未离去,就在一旁等着。

    大多事情的发展,总是再往最差的方向进行。

    比如,你做梦时发现自己在考试,醒来发现,嘿,还真特么在考试。

    考完试后,你感觉自己没考好,嘿,还真特么是垫底。

    唯一让你欣慰的事,你已经习惯了。

    两个时辰后,相里拙直接对赵高,道:

    “第一次制作没什么经验,比想象中难一些,模具也不好打造,看来要到明日才能造好了。”

    对于相里拙的话,赵高竟意外的没有太讶异,反而是问道:

    “明日,你就一定行了吗?”

    相里拙一听,怒了,道

    “你的意思是说我不行?我身体好着呢,你看,你看看。”

    他脱下单薄上衣,露出精壮身体,靠近赵高脸,指着肱二头肌给赵高看。

    他此举的意思是:打铁还需自身硬,他身体硬着的。

    赵高自然也明白他的意思,并没有往其他什么地方去想。

    “那便有劳考工令费心,高明日再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