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显灵



"                                                                                月朗星稀,万籁俱寂。

  林琅站在山顶向下眺望,除了王员外家依稀有几点火光外,其他地方皆是一片昏暗。

  后山由两座山组成,一座是杏花山,一座是药山。

  杏花山离村子稍近,山上草木茂盛,风景秀丽。

  药山顾名思义,盛产药材,山势险峻,怪石磷峋,古观就位于药山之巅。

  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百年来小小的药山,养活了好几代人。

  起先,村民们采摘的药材拿去王家还可以换一些粮食与用品。

  但现在王家每个月自行安排下人上山采药,药山上的药材几乎都进了王家的口袋,村民们上山能够采摘的药材越来越少。

  上个月,村西的张老汉上山两日,只采摘到半篓喂猪的甘草,回到家中,被活活气死。

  没办法,王家财大势大,村民们有苦难言,只能在心中暗暗咒骂。

  此次修运河,王家不仅出了钱,还出了二十几个青壮劳力,据说就连本地太守都知晓了此事,对于王家的义举大为赞赏。

  来到古观,推开门,一阵阴风拂过,冰寒刺骨,让人忍不住浑身打颤。

  林琅从怀里掏出一根泛黄的火折子,吹了口气,将石台两侧的白色蜡烛点燃。

  火光亮起,原本昏暗的大殿瞬时变得亮堂起来。

  随着蜡味越来越浓,少年的身体也变得没有之前那么冷了。

  林琅没有见过其他的道观长什么样,但眼前的古观,总感觉哪里怪怪的。

  白天的时候并不明显,到了夜晚,微弱的烛光下,这座古观的布局才开始显露端倪。

  八根黑漆漆的殿柱,呈八个不同的方向环立四周,形似八卦,紧密的将神像围绕在中央。

  气氛无比压抑,这种感觉就好似一块大石头压在胸口,让人透不过气。

  仿佛石像内有什么东西被镇压着,不似道观,而似监牢。

  记得陈老头曾经说过,在他很小的时候,道观被人修缮过一次,这八根柱子应该就是在那时候加上去的。

  据说修道观的人是一个教书先生,此人在村子里教了十几年书,后来不知怎么的突然就失踪了,说起来也算怪事一桩。

  殿内尘封土积,蛛网纵横,月光倾洒,神女像披上了一层银白色的薄纱,熠熠生辉,圣洁无双。

  “小子林琅,拜见神女娘娘,这几日连番打扰多有得罪,还请娘娘恕罪。”

  林琅上前两步,从怀中掏出了几个雪白的浆果放在了贡盘之上。

  他跪在石像前,脑袋重重的磕在青褐色的石砖上,小小的额头与黏土烧制的石砖撞击在一起,发出“咯噔”一声闷响。

  夜阑人静,摇曳的烛台下,林琅幼小的身躯被无限拉长,如同是一张剪影,格外显眼。

  空荡的大殿,余音袅袅,他虔诚的对着石像一口气连磕了三个头。….

    少年疼得龇牙咧嘴,抬头瞧了一眼石像,见石像没有反应,于是又磕了一遍。

  行完了跪拜之礼,林琅闭上双眼,席地而坐,口中念念有词,静静的坐在石像前,似是等待着什么。

  金块上的纹路,单一看并无任何特别。

  林琅将它们用纸抄录下来,然后拼凑在一起,杂乱无章的线条组成了一个怪异的圆盘。

  圆盘上散布若干白色小点,呈圆弧状,乍一看有点像是王员外书房里挂的太极图。

  这其实是古代术士推演时间的一种工具,林琅曾在一本叫做《甘石星经》的古书上见过。

  “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

  十二块金子将圆盘分成十二等份,代表的正是一天的十二时辰。

  而指针指向的是十二时辰中的第十二个时辰,亥时。

  亥时又称人定,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这个时段正是万物入睡的时间。

  石像不会说话,于是吐出“金块”,作为指引。

  也就是说,这一切都是石像布下的局。

  石像内究竟有什么秘密?

  为何它要让人这个时间前来古观?

  林琅心中无比困惑,相信谜底很快就可以揭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