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9章、燕皇子率军南侵,温世子据城固守3



    ;京口北勒山南,北境第一道防线庞阿三大烟墩。

    青年士兵守在墩上,面北而立,一脸哀怨的眺望着远处,身旁的旗帜正迎风飘扬。

    “吹面不寒杨柳风”,那是江南水乡的春风,倘若想在这渺无人烟的山坡和草滩上想追寻那样温馨的感觉,恐怕会大所失望。青年跟随着兄长来京口守边五年,已经习惯了这里的大风,辽阔,寒苦,寂寞……甚至一切。

    此刻,他有些想家,想喝老母亲亲自煮的大米甜粥了。

    北燕的骑兵已经快有一年多不来边境骚扰了,这极度不正常,现实越平静,越不正常。士兵愈发觉得这难得的风平浪静背后,有一双充血的眼镜正盯着自己,他警惕的扫视着荒凉的草滩,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突然,远处的勒山山下的一个小山包上尘烟弥漫。

    不等士兵反应过来,一支利箭就已从飞沙走石中钻出,疾速飞来,狠狠地插进了他的脖颈。

    “燕……兵……”

    士兵一只手捂住鲜血喷涌的伤口,一只手拄着长枪跪在烟墩之上,口鼻里不断有黑红血块溢出。

    他扔下长枪,艰难的从怀里掏出火折子,等到火星子四溅的时候,把它扔进了堆积着干柴、湿柴和油脂的烽火台引火洞里。

    转眼之间,整个大烟墩上浓烟滚滚。

    士兵低垂这头,僵硬一笑,他双目睁得圆圆,逐渐涣散的眼眸中倒映的狼烟也是一片苍白。

    很快,防线上的烟墩都收到了示警信号,一道道显眼的烽火狼烟依次冲天而且。没出一个时辰的时间,燕兵突袭边境的消息已经传遍京口、滁州、豫州三镇。

    “北境军情,八百里加急!北燕铁骑一万,已破我军勒山南第一道防线,长驱直入,逼近京口!”

    这封告急文书由九州谍司的谍者亲自携带入京,京口两营中的斥候,连同隐龙队都被三法司囚禁,玉泉营又毫不作为,要不是苏络玮散布出去的谍者尚在发挥作用,整座京口城就如同一个盲人一般。

    “北燕皇属军先锋骠骑营一万铁骑,已将我军建立在北境的第一道防线摧毁,沿途哨所被尽数拔除。另有军情,北燕皇太子亲率的皇属军六万,在济南有所异动,似乎整顿装备意图南下!”

    一封封的文书传入京城,堆积在了皇帝的案头。

    “好啊好啊,这北燕还真看得起温正虞,他刚一走,北燕就兴师动众意欲南侵,图我京口。”皇帝握紧手中最新的军情,苦笑道。

    几个尚书和在京的武将军侯受召入宫,站在皇帝面前,各怀心思,一言不发。

    “京口和周边州县的驻军现有多少人?”

    “算上猛虎,秋山两营,飞龙队,和玉泉营加在一起,总计一万九千余人。”诸葛信顿了顿,往皇帝脸上偷偷瞥了瞥,“与京口相邻的滁州有兵一万七,连接北境防线的豫州城约有两万三千人。”

    “这么一算,可以调用京口防备燕皇属军的士兵大概有四万。四万?诸卿怎么看?”

    说着,皇帝看了看群臣的脸色,这话明显实给他们听的。

    大臣武将们除了诸葛信神色烦忧,其他的除了面面相觑,就是低垂着头,尽力避免自己被皇帝点了名。

    四万对七万,的确胜算不大。

    诸葛信沉吟片刻,缓缓道:“陛下,豫滁二州的驻军不可擅动,一来他们身担守护城池的重责,二来如果将其盲目调离城池,中了燕人声东击西调虎离山的诡计,那时两州危矣。陛下,北境无边,京口、豫州、滁州三边最为紧要,任何一个都不能陷没,臣恳请陛下三思,万不能将守城兵力调往京口。”

    皇帝仔细想了想,点点头:“的确,将北边守城将士调离的确冒险。如此说来,兖州附近竟然无军可调?”

    “陛下,情况还远没有这般糟糕,京城西边的十万行台军就可调运,只是……”诸葛信欲言又止。

    皇帝眼睛里掠过一丝亮光,浅浅一笑:“爱卿,有什么要求尽管提。”

    “近年来内外太平,四表几无战事,举国上下卸甲卧鼓,散马休牛。行台军也就有所懈怠,其中约有一万八千人甲胄不全,如果调用库存、配齐装备,折腾下来要耗费一天的时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