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皇上憋屈坏了
韩琳脑子开启八核快速运转解释道:就是形容咱们的皇帝陛下,英明神武的意思,我直呼其名说他是朱祁镇,你总嫌我大不敬。。
真是太特喵的机智了,韩琳果断给自己点了个赞。解释完还不忘倒打于谦一耙,一耙子给于谦打蒙了。
于谦似懂非懂道:哦,这样啊。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刚刚赶到的朱祁镇,听的云里雾里。
怎么突然夸上自己了呢?
一直被喷,突然被夸这么一句,还真有点不适应。
觉得这个韩琳,人还挺好嘞。充分体现出了大脑缺失之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晚期患者。
而韩琳无意间提起的那句:若康麻子生在这土木堡前夕,恐怕也会落个大清战神的下场。
这句话,又该如何理解。
土木堡前夕这几个字,表达的应该是说这件事还没发生过,但是,他那康麻子亲戚还没做的事情,他现在又是怎么知道的?
特异功能?
难不成,这韩琳能掐会算吗。
其实,朱祁镇并不关心康麻子是谁,听话听音调,他是可以从字里行间,听出了韩琳说的这个大明战神一词,绝对不是褒义。
甚至是挖苦!讥讽!不屑一顾!
而朱祁镇也不得不承认,韩琳说的这些,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大明朝当前的弊端。朱祁镇虽然贵为九五之尊,却也不得不佩服,韩琳的政治眼光犀利独到。
自亲政以来,朱祁镇虽然一直努力,想让大明王朝变得更好,但在改革方面却处处被外戚掣肘。
特别是太后亲戚家的这些人,只知暴力敛财,压榨民脂民膏,只知道中饱私囊,丝毫不顾及大明安危。
致使山东叛乱,安徽民变,外戚擅权,难辞其咎。
要知道,大明王朝是在安徽凤阳起家,连大明根基之处都已民不聊生,其他地方,就更不用说了。
叛乱平息,太后将此事归罪于内阁失职,一众高官因此下狱下野。
甚至连任职首辅二十年的马士奇,都引咎离开朝堂。
但百姓的处境并没有因为这次肃清,而改善多少,马士奇只是个名字,可以叫马士奇,也可以叫驴士奇,哈士奇,但是不管名字怎么变,却改变不了权贵朝臣们,祸国殃民鱼肉百姓的心思。
更何况,马士奇不过是个顶包的替罪羊罢了,真正幕后的受益集团,并没有被处理。
杀了一群饱了的肥狼,上来的又是一群没吃饱的饿狼,解决了当前的贪腐,根治不了人性本质上的贪婪。
这群人,不但自私,还蠢,哪怕往长远考虑,也不应该对百姓下这种绝户网啊。让利于民,百姓才会反利于国,你割韭菜,也得等韭菜长的好了长大了,再下镰刀吧。
蔫了吧唧就连根拔,还抱怨韭菜不好吃。
身为一个有理想的皇帝,他是想做出改变的。
改变不了外戚专权,就改朝臣懒政,朱祁镇是想方设法的想为大明治理身上的每一处顽疾。
可惜,他并不是个好医生。
朱祁镇曾下诏,让七十岁以后的朝臣回家养老,这些尸位素餐的老家伙,不只是不做事,还处处倚老卖老,和稀泥,拉关系,简直就是朝堂上的不良之风。
怪不得,在秦始皇那年头,官吏六十不死就得活埋。
本以为处理这些人,上合天道,下顺民意,可旨意下达不久,风平浪静多年的云南,竟然出现了及其罕见的苗乱。紧接着,给事中借山东旱灾之故,抨击朱祁镇不修德,又有翰林侍讲借奉天殿雷击,骂朱祁镇失政,以至天灾降临。
天要打雷,娘要嫁人,明朝又没天气预报,这谁能提前知道?
什么屎盆子,都往皇上的头上扣呢。
他的委屈向谁说,谁又会听?
天子不是傻子。
哪有那么多的天灾,明明就是**,是文官报复性的反扑。
朱祁镇以雷霆手段还以颜色,却招致百官罢朝。
要知道,这大明,并不是他自己一个人的大明,治理天下,要借助百官之手。他作为皇帝,只能调节各势力之间的平衡,在这夹缝中,为百姓谋福,让利于民。
虽然他也可以短暂的杀伐决断,却不能将朝臣全部杀尽。
怎么办,下罪己诏呗。
皇上大赦天下,但诏书明确规定,若再犯者,必然重罚。
实则变相妥协,简直奇耻大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