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英宗是庙号



此时诏狱里,国舅爷被抓的这件事已经传的沸沸扬扬。

 而于谦更是气急败坏,但韩琳明显不感兴趣。

 于谦怒斥道:真是太可恶了,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简直目无王法。

 这是把提点刑狱司当公共厕所了,想来就来,想走提上裤子就走。

 不知道在哪里找了个笔,于谦在韩琳屋里的墙上,洋洋洒洒开始提诗词,文人可能到了哪都喜欢涂鸦,就好像邻居大妈在哪都能种菜一样。

 但是能不能别写草书,什么玩意乱七八糟的,一点都看不懂!

 大叔,您就不能在自己个儿那屋发挥余热吗,非要跑别人房间里来抽风,合着这墙不是你家的呗,你就可劲的造。要是在旅游景点这么乱写乱画,早让保安给您一脚踹出去了。

 韩琳翘着二郎腿没好气的说道: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你有什么可激动的。

 自从禹传启家天下以后,但凡是个皇上的小舅子都跟猴子一样,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什么大明条令,什么道德约束,那都是给老百姓制定的,关人家皇亲国戚什么事。

 这怎么就正常了!

 于谦更生气了,完全接受不了,在他眼里,哪怕王子犯法就该与庶民同罪。

 韩琳嘲讽道:王法是人家定的,也就管管你我这种没人没钱的主儿。

 不管你管谁,大明律总得有个用才行吧。

 只能说这个已经五十岁的大叔,心理年龄还是太小。说有啥用,我还说如果现在给我500个屎大颗的战争机器,半个月就能统一全球呢。

 若让我出去,管他什么皇亲国戚,一定重办!

 那祝你明天就能出去哈。

 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先能出去再说吧,这个狱友大叔最近越来越不正常,竟然比自己都能吹。

 韩琳感慨道:如果朱祁镇生在后世,或许能像康麻子一样,顺应天命做个天选之君,成一代伟业,但如今,他朱祁镇既少有人可用,也无时运可济,恐怕连做个守成之君都难啊。

 饱暖思闲扯淡,闲着也是闲着。

 康熙皇帝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朱祁镇是九岁登基,十六岁亲政;康熙靠后宫的孝庄辅政,朱祁镇靠后宫的孙太后辅政;康熙平云南三番叛乱,朱祁镇平云贵苗乱。

 瞧瞧,这履历多么的相似,不比在简历上写个幼儿园得了多少小红花,在大学当过什么组长的,霸气多了。

 所以,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朱祁镇应该就是那只在风口没站好,反而让自己摔了下来,成为配角的倒霉蛋吧。

 朱祁镇比康麻子还大那么两岁,不应该差距这么大的呢。若康麻子生在这土木堡前夕,恐怕也会落个大清战神的下场吧。韩琳自顾自的说着,竟然开始有些同情大明战神了。

 她这些迷之感慨,让于谦一脑袋问号。

 老弟说的那个康麻子是谁?于谦一脸蒙圈的问道。

 韩琳心里大叫不好,我拉个擦,四十米大刀没搂住,给侃漏了。

 叨叨的太入神,都忘了这是明朝,那康麻子连半个麻子都还没有被生出来呢,他不可能知道的,还好说的是外号,不然真影响了时间线就完犊子了。

 韩琳随口敷衍道:一个亲戚。

 一个晚来了200多年的亲戚。

 现在是正统十四年,也就是1449年,康熙出生在顺治十一年,也就是1654年,差着200年呢。别说麻子了,连生麻子的麻麻也还没生出来呢。

 而于谦也并未太过在乎,韩琳口中的那个麻子到底是谁。经过这短短几天的互怼,于谦自认为已经和韩琳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基础。他想的是此人若能为正统皇帝所用,必然成为大明的辅政良弼。

 虽然,这个韩琳,似乎并不关心大明未来会发生什么,对这世界也毫无眷恋,可越是这样,于谦越觉得他神秘莫测。

 此人能力非同一般,不但见识卓越,看问题剖析问题的角度也异常优秀,若他能为朝廷出一份力,那必然也是大明王朝及亿万子民的福气。

 只不过,韩琳的思想立场非常危险,并且太过慵懒散漫,不但对生命毫无敬畏之情,就连对那至上的皇权,也根本没有任何害怕的意思。

 好像世间的万物万事,都与他无关一样。

 这怎么能行,身为大明子民,必定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这样才是正统的忠君之道,不然就是邪门歪路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