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将帅可废江山不可亡
我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那应该从哪里着手呢。
怎么做,又从哪儿开始做?
首先单一的土地经济模式要改变,不然朱祁镇做的再好,想做个中兴之君都难。
而且,当官不能太闲,要让他们有事干,要和百姓一起工作,一起当差一起纳粮。这样既能增强老百姓的积极性,又能增加官员自身的自觉性。只有让官员们深入群众内部,和百姓同吃同住,才能体会百姓疾苦。
就好像人对同类和有智慧的生命存在同情心,但是,把蚂蚁蚊子随意拍死,却不会有什么负罪感。只有彼此了解,才会产生好感,拥有共鸣。
隔阂太大,距离太远,人和人之间也会出现物种差异,当然,如果生物学的好,你也可以理解门当户对这个词是主动性的生殖隔离。
生产上,积极改革,勇于创新,鼓励创新。要知道历史上王朝,可不单单只有你一个大明王朝,而天下帝国,不只是有一个大明帝国。如今的大明,看似独步天下,实则危机四伏。东有扶桑,西有大不列颠,都在默默发展伺机崛起,你不发展,不代表别人不发展。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从来如此。
谁能想到,此时连那个鸟都夹着屁股飞过的北亚墨利加洲,也会在几百年后,迅速发展成一个超级不要脸的大国呢。
以天朝大国自诩故步自封,而不知道变法图新,早晚都要落后挨打。
于谦有些震惊。
这韩琳,竟然知道千里之外的事情,甚至百年之后的事情?
于谦问道:是否可以效仿太宗时期的方法治国呢,特别是吏治这方面,太宗皇帝可是以硬手腕治国的。
韩琳淡然回答道:把朱棣时期的政策照搬照抄,绝对是不可取的,但是却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鉴。治大国如烹小鲜,徐徐而行,要先选拔人才而后更新换代,慢慢将旧的次品踢出朝堂,吏治太急,会招致文官反扑,反而得不偿失。那些不干活却功勋卓著的老顽固,可以把他们派遣到陪都南京养老去,官职不变,银子照发,但是就不要再插手朝堂上的事了。
这何尝不是一种变相的杯酒释兵权,妥妥的解决了这帮老搅屎棍子的干政问题。
那是否可以效仿,汉朝文景时期的无为而治呢,让百姓能够休养生息。于谦双手抱拳请教道。
编撰《永乐大典》的大才子谢晋,在永乐年间就提出,大明应该效仿西汉初年的无为而治。而仁宣时期的三马马士奇马荣马溥,也曾极力主张无为而治。
你说的,不会是那个老掉牙的黄老之术吧,贪官们还不更乐坏了。韩琳笑的欢快。
实在是王八退房,憋(鳖)不住了。
应试教育害死人,都落伍了一千年的政策还拿出来用,这四书五经都读到啥肚子里去了。
韩琳老弟,你别笑啊。于谦非常尴尬,自己提的这个观点有这么好笑吗。
以忠恕之道安身立命的人,有一个特别大的毛病,就是总想效仿古人,总觉得老一辈的人放的屁也是香的,甚至于有时候都不动大脑,就想照搬照抄以前的理论。
你以为模拟考呢,都选一个答案,还有蒙对的时候。
韩琳觉得这个狱友大叔真是太可爱了,甚至有一种想过去捏一捏他的脸的冲动。谢晋倡导无为而治是因为腐,三马倡导无为而治是为了贪,你倡导无为而治是为了什么?
我不是说,以前的制度不能用,我的意思是说现在实行黄老之术,不合时宜。韩琳轻笑着说道。
不合时宜?于谦纳闷的问道。
非常不合时宜!凡施政者,要考虑政策的前瞻性战略性规划性和指导性,符合当前大部分人的利益才行,大明的政策一定要跟随实际需求而与时俱进。现在还想用西汉的方法?不能说是幼稚,简直就是幼稚!
所有制度应该合时而行,驭民之术,应该合事而用。西汉前期,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可以推行黄老学派的无为而治,目的是为了休养生息。可到了汉武帝时期,无为而治就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了。所以,刘彻才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啊。
汉武帝都不用的东西,你给正统用?
你是还嫌朱祁镇外号不够多吗?
无为而治过分强调不干预,说白了就是放任自流。这会导致民间土地兼并更加严重,失去了土地的农民,再没了朝廷的帮助,结果只能成为流民,或者依附于地主变成农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