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棍子的正确使用方法



我不太理解你对朱祁镇的这份执着,但是,既然你问了,我可以告诉你一个解决的办法。

 你骂他昏君,他关你诏狱,难道真的是爱之深责之切吗,而且,为什么要站在落后集团的角度,把进步集团视为问题,去想办法解决呢?

 老弟啊,你这思想很危险!你我都是大明的臣子,为国分忧,为君尽力,不是本份上应该做的事情吗。于谦更加不解。

 艾啊玛,一个臭打工的,给自己洗脑很有成就感吗。

 两个人的思想隔阂,根本就不是代沟,而是跨越空间的鸿沟。

 那是你的应该,不是我的应该。韩琳淡然说道,她又不是明朝人,你明朝发展的再好,等吴三桂一开山海关大门,把崇祯一卖,再好的江山,也是为人作嫁。

 老弟,何出此言啊。于谦无奈。

 我讨厌朋党,是因为大明此时的朋党,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并没有国家的利益,更不会关心百姓的死活。

 就像一把菜刀一样,厨子用它做饭,坏人用他抢劫,用法因人而异。

 韩琳伸着懒腰,往舒适的大床上一躺,继续侃侃而谈。

 想解决党争,就要知道党争是怎么来的,大明的党争和其他朝代的党争并不一样,如果按照以往的方法,凡有利益重大的地方,必须要用制度去约束,不然就会失控。成为个别势力的敛财工具。

 魏忠贤表示,这套儿我熟。

 但大明的党争,更像是一种历史趋势,是一种过度。这种新型的上层构架,真正失控的原因,其实是由于没有很好的管控,你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词说的是百姓,其实,这个词同样适合用于党派之争。

 万物皆可用,不如变成工具,都是政治手段罢了,朱祁镇不会用,不代表别人不会用,党争内阁什么的,欧美那边玩的花着呢。

 而工具这东西每个人的使用方法不一样,就比如一根棍子,你给阿基米德他能用来撬动地球,但是你要是给隔壁阿三,他可能也就只会拿来擦屁股用了。

 党争还能被利用?于谦听到这些根本听不懂,感觉有些被降维打击了。

 这玩意怎么用?

 那是当然,谁结党营私,也不可能放在明面上等着你抓,等发现的党争严重的时候,八成已经不可控了。既然避免不了,为什么不利于起来呢。抓贼抓脏,踢人踢档,跟谁一伙的不可能写脸上。

 但是,隔壁的朱祁镇却恍然大悟。

 怪不得党争的顽疾,如此难以治疗,原来根在这里。

 明朝的内阁,不过是皇帝的私人男秘书兼理政顾问班子,压根不应该有任何行政权力。也就是说,内阁其实是皇权的附庸,如果说它有什么权力的话,那也一定是皇帝临时赋予它的。

 用完就扔,还真跟阿三的棍子一样。

 而六部是明朝的行政机关政府机构。在开国皇帝朱元璋取消丞相之后,六部互不统属,直接向皇帝本人负责,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因此,六部更像是汉魏朝的丞相府,但此时的内阁,已经成为了六部实际上的顶头上司。

 而站在朱祁镇的角度来看党争的问题,更像是大臣们不听话才导致的。所以,他觉得韩琳讲的非常有道理。

 大臣们难道就不知道过度压榨会导致民变叛乱这些问题吗,你觉得内阁是蠢不会变通吗,不,其实他们不蠢,他们只是坏!

 为自己不择手段的谋利,即是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党派之争,更像是历史进程的必要产物,西方国家就利用这一点,实行了一种叫议会至上的内阁制度,克制内阁的权利,并放大内阁对国家建设的作用。新生事物发生了,就不要想着怎么去遏制它的出现,存在即合理,而是想着怎么把这件事利用起来。

 议会至上?克制内阁的权利?放大内阁对国家建设的作用?于谦有在听,没在懂,这都是些什么东西。

 所以,如果说大明的内阁有什么问题,那就是如同穷人乍富一般,好不容易当上大官了,肯定玩了命的,为自己和亲戚们捞好处。

 简直是捞钱捞到手抽筋。

 但是,如果把这当成一种有效的政治手段,用制度和法律把它约束起来,那这种如洪水野兽一般的党争,岂不是变成了一种造福国家,有利人民的执政方针了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