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杨凯断案



正在这危机时刻,包朗怀抱象牙笏板,急步闯进上殿来,跪倒奏道:启奏万岁,这个何庆杀不得!

 皇帝一听,不由龙颜大怒:包朗,你敢拦朕的旨意吗?

 品阶台上的文武大臣此时都为包朗捏了一把汗,他们想:老包啊老包,谁不知道你忠心保国,秉公无私?可是这何家的事情你也敢管吗?况且这何庆昨夜偷上肉丘坟,大闹皇城,杀死官兵无数,罪在必诛,你老包怎么竟敢如此斗胆哪?这次,恐怕你不但丢了乌纱帽,弄不好连命都得搭上。

 众大臣都为包朗而担心,这包朗可不管这些,他奏道:圣上且息雷霆之怒。臣并非要拦圣旨,皆因国丈林化践所奏不实,有欺君罔上之罪。

 宋仁宗心想:你这个老东西,也就仗着当年在草桥救回国母,并认了干娘,又有北清宫七贤王做支柱,所以一味儿的装腔做大,几次顶过我的旨意。不过那几次是你这个看东西有理,朕拿你没有办法。今天你竟然胆大包天,保起何庆来啦!好吧,我且听听你到底怎么个保法。哼!任你怎么保,也逃不出连坐的罪名,朕定要好好整治整治你,灭灭你这老东西的气焰。想到这儿,便含嗔问道:朕且问你,太师所奏哪里不实?

 包朗奏道:昨夜巡城司王文昌捉到的并非是钦命要犯何庆!

 啊?!皇帝不由一怔,怎么?你说王文昌所捉之人不是何庆?那是何人呢?

 包朗奏道:被捉之人乃是镇国公之大公子高时!

 金殿文武百官听此,一阵哗然:怎么,是高时?

 就连林化也不去监斩了,他倒要听听包朗胡诌些什么。

 皇帝惊问道:怎么会是高王的大公子高时?

 包朗奏道:只因那王文昌斗那何庆不过,被何庆杀了许多官兵跑了。王文昌不敢率军追赶逃犯何庆,却带人闯进高府,把高国公之大公子高时,强行捕拿,并趁机抢掠了高府的许多御赠珠宝。

 皇帝听罢,心中犹豫起来,便问道:有何为证?

 包朗从袖中掏出高瑾的状纸呈上,奏道:这是高国公的状子和失单,请圣上过目。

 执事太监接过状纸,递给皇帝,皇帝接过状纸大略一看,便皱起眉头来。

 林化怕皇帝被那包朗花言巧语欺哄,便又步上丹塌,朝上奏道:万岁,且莫听他一面之词。王文昌所捉之人,确是何庆无疑。倘若圣上不信,可速传王文昌上殿,一问便知。

 皇帝一听也有道理,于是下旨宣那巡城司王文昌上殿。

 其实王文昌就在午门外,他满心期待着封官领赏呢!一听圣旨宣召,不由得意洋洋,旁若无人地上得殿来,朝上跪倒,山呼万岁,道:臣王文昌奉旨见驾吾皇万岁!

 皇帝问道:昨夜可是你亲去高府捉拿的何庆?

 王文昌回道:启奏万岁,正是为臣亲自捉拿。

 皇帝又问道:你可看准了确是何庆?王文昌回道:臣与他厮杀半宿,焉有认错之理?

 这时高瑾也被带到殿上,参过了皇帝,站在一旁听候天子询渝。

 皇帝向高瑾问道:高王兄,你在固阳府告了王文昌捉了你的大子高时,此事可真?

 启禀万岁,那被捉之人的确是臣之犬子高时。

 王文昌一听,暗想:你这老东西不是在胡说八道吗?这不存心在圣上面前害我吗?心里一气,便说道:你这老儿

 住嘴!皇帝将王文昌呵斥住,要怪就怪他不该管高瑾叫老儿,连皇上还得管高瑾叫王兄呢,高瑾堂堂世袭镇国王,量你个小小的巡城司,竟敢有这等狂妄的口气!皇帝在事上可以护着王文昌点儿,但在礼节上却不能在满朝文武面前失过,所以皇帝在将他训斥了一声。

 王文昌自知失礼,忙改口道:高国公,你哄得了别人,怎么能哄得了我?我是昨夜亲自在你家仓房将何庆捉走的!

 高瑾怒道:那正是老夫大子高时!

 王问昌刚想骂老匹夫,一想不对,一骂,圣上又得怪罪,便又收敛下来,改口道:高国公,这事关系重大,可是混赖不得的!

 高瑾哈哈大笑道:这事还有敢混赖的么?我家大公子,在朝的各位大入多有认得的,就连圣上也是见过的,何不带到金殿之上,一验便知了。

 这一句话倒是提醒了糊涂皇帝杨凯,忙说道:是了,是了,朕是见过高王兄的大公子。快快带上金殿,待朕亲自一认便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