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君登花萼相辉楼-第3/4页



    长安城中的上等汤屋,皆以中药独门制汤,所配澡豆不仅能涤污,更能润肤添香,沐浴后更备有高级的“面药”和“口脂”,多为达官贵人所喜,浴资亦是不菲,少至一两白银,多至十两黄金。中等汤屋,则以大麻子、秦椒哥、皂英屑等制“沐头汤”“浴身汤”以备,亦有澡豆、面药、口脂相配,但品质皆次之,浴资十文到百文不等,浴客在长安皆略有薄资。而下等汤屋,则多为劳苦大众所用,一文一浴,所备唯有热水,兼些茶点相卖。

    汤屋的生意门道甚多,暴利更在暗处,能在长安经营中等以上汤屋的,皆出身不凡。这家逍遥池乃是京中汤屋的名家,其背后有多个朝廷大员分利,据说大老板正是当今左金吾卫大将军、邠王李守礼。长安中的皇亲国戚登乐游原时,有不少亦在此沐浴,一金一浴甚是昂贵。好在因是药园推荐,报了名次,三人方得以折了低价进去。

    入了汤屋,那药香袭人,温暖若醉,待谢承之洗罢休憩,不消片刻竟睡了过去。不知是汤泉药效,还是近日失眠,这一觉睡得甚是沉熟,等他醒来时,已是申时二刻。收拾了一番,便径自去了兴庆宫。

    这兴庆宫原名“隆庆坊”,坊中有一池,原名隆庆池。景龙四年,坊中有人见隆庆池中神龙现身、王气氤氲。同年,李隆基诛杀韦后,保睿宗复位,进封平王,赐宅隆庆坊,与宁王李宪、申王李捴、岐王李范、薛王李业、邠王李守礼共居坊中。后李隆基即位后,隆庆坊为避圣名,便改为兴庆坊,隆庆池则改名为龙池。开元二年七月,宁王率五王共同请诏,以五王宅和兴庆坊共造天子离宫,这便有了兴庆宫。

    兴庆宫建成后,五王得赐宅于胜业、安兴二坊,环居兴庆宫。为方便与五王相聚,宫中西南建了两楼,西为“花萼相辉之楼”,以喻兄弟和睦,南为“勤政务本之楼”,以喻勤政爱民。因五王宅与此两楼甚近,不过一街之隔,故而当今天子登楼时,若闻诸王宅中有奏乐之声,便会邀请诸王升楼同宴,或是亲临王府与兄弟尽欢。因天子出入兴庆宫甚是频繁,兴庆宫又被京中之人又称为“南内”。

    待谢承之到通阳门时,已近酉时,正见得公孙大娘的侍女小樱,在门前候他。

    小樱一见得谢承之前来,轻快地跑了过去,埋怨道:“谢郎君你可算来了,我都等了小半个时辰了。”语气虽是不快,但她年幼稚嫩,显得越发可爱。

    谢承之低头看着眼前这位小妹妹,身着淡粉衣裙,叉腰嘟嘴故作生气的样子,不禁哄道:“是谢某的错,待明日我去东市买点胭脂送你赔罪可好?”

    小樱一听,脸上顿时绽放笑颜,水汪汪的眼睛更显灵动,笑着应道:“那我要芙蓉斋的!”

    谢承之闻言,作礼笑道:“那劳烦小樱娘子,先带我进去啦。”

    小樱闻言,开心地转过身去,摇头晃脑地跑向门卫,出示了通行令牌,便领着谢承之进了兴庆宫。

    这兴庆宫乃属禁中,平日里便守备森严。今夜中秋月圆,天子宴请诸王,亦邀请各大世家同宴。人多手杂,为保宫中安全,在金吾卫之外,更加派了千牛卫戍于通阳门,受邀之人皆需由通阳门而入,北行至龙堂后统一更换绣衣,再引入楼中。

    小樱因需帮公孙大娘置备衣饰,领谢承之入龙堂后,给了谢承之一席牌,上书“乙午贰”,交代了几句便径自离开了。随后谢承之在小监的引领下往登花萼楼,行至路中,忽听得身后有人唤自己,回头一看,正是崔洵。

    崔洵见谢承之也来了,喜道:“想不到你也来了。”

    谢承之看了看崔洵,又看了看旁边的觉明和尚,作礼道:“想不到大师也来了。”

    崔洵叹道:“哎,一言难尽。你坐于何处?”说着伸手去拿谢承之的席牌,一看笑道:“妙极妙极,看来我与子贞兄当真有缘。”原是他二人座位竟然相邻,言罢三人便就此结伴登上了花萼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