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君登花萼相辉楼-第2/4页



    当今圣上虽不如武后那般尚佛,但对释教亦是尊崇。谢承之在家学要求之下,自幼熟读三教经典,对佛学亦有研究,但素来不信有神佛能庇佑苍生。可当他第一次跪在佛像前,心有所求时,才忽然明白众生所跪拜的,不是神佛,而是希望。

    待他从大雄宝殿中出来,有小沙弥递予莲灯一盏,告知他可往观音堂寄放,让心愿长明。

    顺着小沙弥的指引,谢承之便到了观音堂。那观音堂虽不及大雄宝殿高,但堂中空间甚大,中塑着一尊千手观音像,两侧是十八罗汉金身,身前各有七层木架,上面遍放着点燃的莲灯。谢承之交了香火钱,点了莲灯置于观音像前,默念道:“若菩萨有灵,愿能保佑晓晓平安。”随后便从观音堂的侧门出了去。

    刚出侧门,却见有一僧人坐于路旁,长须花白,前置一案。案上摆着一方托盘,盘中平着细沙,旁边挂着一幅字,写着“一两一测善积功德”。寻常所见街边测字不过一文一测,他这一两一测已是极贵,可却是排着长队。

    谢承之着人打听,方知这老僧是上个月来的长安,借宿大安国寺,每日此时皆会在此帮人测字一个时辰,无有不准。谢承之闻言,便也排起队来。待到他时,老僧将沙盘中的沙子慢慢平了,和声道了句:“施主请。”

    谢承之想了片刻,在沙盘中写了一个“任”字。

    老僧看了看字,问道:“不知施主想测什么?”

    谢承之道:“寻人。”

    老僧说道:“壬为水,属阴,施主要寻之人,应是位女施主吧。”

    谢承之闻言,不禁心中微喜,道:“确是,不知大师能否测出她身在何处?”

    老僧道:“壬在北,音‘仞’即是不远,应是在长安北面诸坊之中,但长乐坊已是最北,以此地为算,施主所寻之人应在皇城里。”

    谢承之听了,当下暗惊,忙道:“我原是在皇城中寻她,但未寻得,不知她现在是否平安。”

    老僧道:“任字,人立在左,壬字如戟,虽有刀兵之危,但尚不及人,应是无恙。”

    谢承之在找寻任晓的过程中,虽也有崔洵等人劝慰,但皆无法听进。此刻听闻测字老僧的话,竟真的放心了下来,忙又问道:“那大师能否测出,我何时能找到她。”

    老僧道:“壬为三横一竖,施主三日之内,必能与之一见。”

    谢承之闻言大喜,忙取出银两,说道:“大师可否再帮我测另一字。”

    老僧不答,用木推平了沙盘,继而说道:“一人一字,一字一测,我与施主的机缘便到此了。”

    谢承之听他这般言说,也不好强求,作礼道:“感谢大师。”转身欲走。

    老僧继而道:“贫僧虽不能帮你再测,但可送你一言。”

    谢承之一听,停下脚步,转身再拜道:“请大师赐言。”

    老僧道:“壬字,本形为王,又化而为士。你所寻之人出身不凡,却因变为他人之士卒。你若不寻,任字任行,便各能安好,若是相寻,虽然得见,恐难避刀戟之忧。”

    谢承之闻言又拜了一拜,说道:“感谢大师忠告。”随后便出了人群。

    老僧捋了捋胡须,看着谢承之的背影,喃喃道:“众生为何总不愿回头。”

    谢承之离了大安国寺,只记着老僧所说“三日之内,必能与之一见”,不由生喜,心情亦轻快起来,径自回了升平坊。

    他自入长安以来从未休整,这几日更是一直奔波,今夜因要赴花萼楼之宴,便想寻处汤屋沐浴。升平坊因有乐游原之故,游客甚众,沐浴所需亦多,因此汤屋遍布。问了园中药学生得知,附近有一家名为“逍遥池”的,常与药园往来,口碑甚佳,便携了东伯与谢简一同前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