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宝钗说:“我们这次咏菊花,要以菊花为宾,以人为主。起首是《忆菊》,忆之不得故访,第二《访菊》,访之既得便种,第三《种菊》,种既盛开就要赏,第四《对菊》,对菊兴有余,折来供瓶,第五《供菊》,供而不吟,觉无彩色,第六《咏菊》,既然菊花进入词章,不可不供笔墨,第七《画菊》,不知菊花到底有何妙处,第八《问菊》,菊如解语,使人狂喜不禁,第九便是《簪菊》,这时人和菊花的关系似乎写尽,《菊影》、《菊梦》放在第十和第十一,最后以《残菊》结束,这样三秋的好景妙事都有了。”湘云问:“限何韵?”宝钗说:“我最不喜欢限韵,有好诗往往因限韵,把好词句限掉了,所以这一次不限韵,拟上这十二个题,谁愿意写什么题目,自己就勾下。”
湘云请贾母赏桂花,贾母很高兴就带着王夫人、凤姐、薛姨妈进了大观园。这样,大观园就出现了一个少有的欢乐祥和场面。贾母说:“到哪一处呢?”王夫人说:“老太太说哪就是哪儿。”王夫人是块木头,她只听老太太的。凤姐说:“已经在藕香榭摆下了,那山坡下两棵桂花开得又好,河里的水又碧清,坐在河中亭子上,岂不敞亮,看着水,眼也清亮。”王熙凤对大自然的美随时都能感受到,所谓“智者乐水”。贾母带着大家往藕香榭来了。藕香榭盖在池子中央,大家要上竹桥,凤姐赶快上来搀着贾母,说:“老祖宗只管迈大步走,不相干的,这竹子桥规矩是咯吱咯喳的。”她不仅搀扶贾母,还把贾母产生的畏惧心理巧妙解除了。藕香榭布置得很好,东西干净,茶也周到,贾母很高兴。湘云不肯掠人之美,赶快说:“这都是宝姐姐帮我准备的。”贾母说:“这个孩子细致,凡事想得妥当。”贾母看柱子上挂着一幅黑漆嵌蚌的对子,说:“你们念念。”湘云念道:“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意思是水动影破才知道船来了,竹桥架在生长菱藕幽深的地方。贾母说:“小时候家里有一个枕霞阁,不小心掉了下去,几乎没有淹死,好容易救上来,而木钉把头碰破了,现在我鬓角上还有指头顶大的一块窝,众人都说经了水,冒了风,活不得了,谁知竟好了。”不等众人说,凤姐先笑说:“那时要活不得,如今这大福可叫谁享呢!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一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出来了。”王熙凤随机应变,妙语如珠,神思妙想,巧舌如簧,她居然能把倒霉事提炼成万福万寿。她不分老少,互相取笑,王夫人看不下去,但贾母说:“家常没人,娘儿们原该这样,只要礼体不错就行。”贾母对王熙凤的行为做了高度评价和经典概括,王熙凤一切取笑都严格遵循为长者折枝的理,做任何事都是察言观色,投其所好。贾母很乐意沉浸在天伦之乐中。
开了螃蟹宴,凤姐让东道主湘云只管自己吃,让鸳鸯、袭人,甚至婆子们只管随意坐了吃喝,她里里外外的张罗。她把蟹肉剥出来奉给薛姨妈,这是待客之道。薛姨妈说:“我自己掰着吃香甜。”凤姐奉给贾母,再掰了奉给贾母的心肝宝贝儿肉宝玉。贾母这边吃得差不多了,凤姐还没捞着吃一口,她就来到廊上。鸳鸯说:“我们在这里清闲一会,你又来了,叫我们清闲不了。”凤姐笑说:“你琏二爷爱上你了。”琥珀说:“鸳丫头去了,平丫头还饶她吗?平丫头没吃螃蟹倒喝了一碟子醋。”平儿拿蟹黄去抹琥珀,结果琥珀一躲,抹到凤姐脸上了。众人哈哈大笑,笑声传到贾母那儿,贾母问:“怎么回事,什么事那么乐?”鸳鸯说:“二奶奶来抢螃蟹吃,平儿恼了,抹了她主子一脸的螃蟹黄,主子奴才打架呢。”贾母说:“她可怜见的,那些腿子叫她吃点吧。”鸳鸯说:“这里有很多螃蟹腿,二奶奶只管吃。”大观园欢声四起,众人洗了手,也有看花的,也有弄水的,也有看鱼的。这时,王夫人劝说:“这里风大,又吃了螃蟹,老太太回去歇歇吧。”贾母走时还嘱咐湘云,说:“别叫你宝哥哥林姐姐多吃。”她一心想着二玉。贾母走后,丫鬟们也都上座去吃螃蟹,这似乎是一个众人同乐的场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