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贾政点了学差,八月二十起身。贾政刚走,宝玉更加任性纵情,真把光阴虚度,岁月空添。这时,他接到探春的信,要起诗社。大观园诗会是《红楼梦》最有诗情画意的一部分。大观园诗会的发起人贾探春有管理才能,而且她才自精明志自高,由她发起,顺理成章。贾宝玉是十二金钗之冠,大观园的各种活动都得在他这挂号,所以建议成立诗社的信就写给了贾宝玉。信写的非常有文采,讲究对仗,讲究用典。探春说:“我前一段时间因贪看月色感冒了,您派人来问候我,还送了荔枝和颜真卿的真迹给我,我很感激。我想到古人在攻名夺利之场,仍然没有忘记写诗,我们生活在大观园有泉有石的地方,又有薛林两个现成的诗人,我们为什么不搞一个风雅诗会,让大观园姐妹的才能有个展现的机会?难道吟诗做赋只有男人吗?这次就叫我们巾帼展示一下吧。”探春的信一句一典,她说:“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若蒙悼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孰谓莲社之雄才”是指东晋名僧慧远在庐山创立了东山寺,那有个白莲池,他曾经在此邀陶渊明参加诗会,后人用莲社来指诗人之间的活动。“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是指东晋谢安隐在东山,他经常和文人聚会,吟咏山水。“悼雪而来”是指夜乘小船访戴安。“扫花以待”是指杜甫的《客至》有云:“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贾宝玉本来就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山川日月之精华,独钟于女儿。他看妹妹写的这么好,又提出这么好的建议,马上往秋爽斋走。半路上,一个婆子来找他,手里也拿着一封信,说:“芸哥请安,在后门等着。”宝玉打开信,上面写道:“不肖男芸恭请父亲大人万福金安。思自蒙天恩,认于膝下,日夜思一孝顺。前因买办花草,忽见有白海棠,不可多得,变尽方法,弄了两盆,大人若视亲男一般,便留下赏玩。”这样白海棠成了大观园第一次诗会的题目。两封信迥然不同,一封六朝文人的书启,一封市井俗人的家书。
林黛玉是大观园的首席诗人,她用生命写诗。她平时爱使小性,但在诗歌活动中,她从来没使过小性,而且她的个性和平时都不一样。林黛玉聪明伶俐,不再愁眉紧锁,不再泪眼蒙蒙,而是活泼可爱,喜笑颜开。林黛玉建议大家起个别号。探春马上称自己为“秋爽居士”,宝玉说:“居士不妥,还不如借院里现有的梧桐芭蕉来取个号。”探春说:“我最喜芭蕉,就叫‘蕉下客’。”黛玉笑说:“快把她牵了去,炖脯子下酒。”原来黛玉想到了“蕉叶覆鹿”的典故。探春也不是等闲之辈,马上说:“你不用忙中使巧话骂人,我已经替你想了一个极当的美号。当日娥皇女英哭舜帝,眼泪洒竹成斑,故名斑竹,又名潇湘竹。如今你住的潇湘馆也有竹子,你又爱哭,将来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她‘潇湘妃子’就完了。”这预示林黛玉泪尽而亡的结局。薛宝钗不干己事不开口,但她总是在贾宝玉的事上开口。她先给宝玉起了一个“无事忙”,又送他一个“富贵闲人”。两个号说明了薛宝钗的人生态度,望婿成龙的她满心不自在,借机调侃。宝玉之前叫“绛洞花主”和林黛玉的“潇湘妃子”恰好是对应的,主对妃,绛洞的红对潇湘的绿。
大观园诗会创作出来的诗歌是这些人物人生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和人物命运联系的非常紧密。第一次大观园诗会用白海棠,限题限韵,黛玉全然不在乎,别人都苦思冥想时,她或是抚弄一下梧桐,或是跟丫鬟说说笑笑,也不构思。宝钗谦虚地说:“我虽有了,却不好。”宝玉急的背着手走来走去。大家都写好了,在讨论时,林黛玉提笔一挥而就。这里把林黛玉恃才傲物,薛宝钗谨慎小心,贾宝玉毛毛躁躁写得活灵活现。林黛玉灵秀聪慧,她对生活的感受特别敏感,对生活的观察别出心裁。在她的眼里,白海棠清纯洁白,它不是种在瓦盆,从泥土里长出来的,而是“碾冰为土玉为盆”。白海棠的洁白又从梨花那儿偷来花蕊,从梅花那儿借来芳魂,即“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白海棠像月中仙女穿着自己缝制的素衣,像闺中愁苦的少女在悄悄地擦眼泪,即“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这表现了林黛玉的巧思,也是对林黛玉个性的写照。李纨自封社长,负责点评,她说:“宝钗的诗含蕴浑厚,当属首席。”探春认同,但黛玉没有不服气,她的小性一点也没表现出来。薛宝钗为人低调不张扬,她的诗歌雍容沉稳含蓄。同样是写白海棠,林黛玉是娇羞的,薛宝钗是端庄的,白海棠有意识的把自己严密封闭起来,即“珍重芳姿昼掩门”,但薛宝钗是积极入世的人,她绝对不一味的退缩,一味的低调,素面朝天才显出天然的艳丽,即“淡极始知花更艳”。宝玉总觉得心里有事,但一时想不起来,袭人派宋妈给湘云送东西,他才想起缺了湘云。在宝玉一再的恳求下,贾母请来了湘云。湘云兴致勃勃地宣布:“我只要入社,扫地焚香我都愿意。”她一出手就把宝钗的首席夺走了。史湘云豪放宽宏大量,和什么人都能和谐相处,即“也宜墙角也宜盆”,她的命运是“白首双星”,即“自是霜娥偏爱冷”。探春为人刚强有志气,即“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这也和探春的个性联系在一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