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紧迫的时间



    一日,陈达正在校场操练士卒,忽有小校来报,刘备召集诸将到县衙议事,陈达于是将操练士卒的任务分拨给几位百夫长,在小校的带领下前往县衙。

    陈达还未走进县衙就听见里面的争吵声,陈达心中顿感不妙,肯定是荆州哪里又出问题了。陈达在门口听了一会,逐渐理清了事情的脉略,原来东面防守江东的江夏郡被孙权攻破,守将黄祖被杀。刘表担心孙权顺势来攻襄阳,发令刘备,要其由新野东进江夏抵抗孙权。

    陈达没有作声,只是静静地来到大堂的末座坐下,静听大伙的各类意见。

    针对这一突发事件的意见主要有两个,一是以诸葛亮为首的鸽派,他们支持将事件的影响压到最低,避免与江东发生直接冲突。二是以关羽为首的鹰派,他们支持即可发兵江夏对江东还以颜色。陈达则是支持诸葛亮的看法,毕竟从长远来看,曹操南下在即,将来将无法避免地要与江东合作,若是此时把关系闹僵,日后则会有大麻烦。

    为了稳住关羽这些武将好战的性子,诸葛亮苦口婆心地对他们说以利害,:“江东攻破江夏杀死黄祖,其意不在谋求荆州的土地,而是为了报十几年前的杀父之仇。今曹操虎视江南,孙权绝不敢轻易与荆州方面起大的战端,以我观之,孙权为了避免陷入战争的泥潭,必会主动退出江夏。”

    陈达对诸葛亮的话深以为然,也站起来讲道:“江夏郡西靠新野,南依襄阳,对于荆州来说无论从哪个方向进兵都十分容易。但是对于江东来讲,此行是跨江来攻,交通不便,即便是攻下江夏,也不过是孤城一座,想要守住绝非易事。以此看来,江东此举虽然来势汹汹,不出几日必会放弃江夏退回柴桑。”

    关二爷则不以为然,反驳道:“江东鼠辈狼子野心,窥视荆州久矣,军师说道轻巧,那到嘴的肥肉怎会轻易放弃。”

    两方虽然争吵不休,最终拍板的还是老板刘备,而刘备则更倾向于诸葛亮的看法,认为他的分析确实有几分道理。

    但是又担心江东有出兵襄阳的可能,一时难以下决断。

    陈达于是谏道:“主公若是忧虑江东进兵之事,可以派遣大将前往驻守江夏联通新野和襄阳的几处要害之地,若是江东出兵亦可以相互接应。”

    刘备于是采纳陈达的提议,派遣关羽、张飞分别率领三千人马把守益阳、汉津两处要害之地。

    计议已定,众将皆依令行事,或领兵巡防,或出兵镇守关隘,只留陈达与诸葛亮与县衙后堂继续商讨军机。

    陈达献计道:“刘表年老多病,荆州近半数的防务皆依靠主公,而新野不过一百里小县难以养活许多兵马。依我看来,当趁机向刘表索要粮草兵器,方为上策。此乃边防要事,想来刘表必会依从。”

    陈达说完见刘备并没有十分在意此事,便继续说道:“其实孙权进攻江夏对于我们来说不过是癣疥之疾,北方的曹操才是我们的心腹大患。荆州乃富足之地,主公还需利用好现在的资源,尽最大限度的扩充实力,以免事到临头无人可用。”

    说完陈达又给诸葛亮递了一个眼色。

    诸葛亮也劝说刘备道:“刘表病重,将令多处于蔡氏之手,刘表常言要将荆州托付于主公,这事可要把主公害苦了。那蔡氏已将主公视作眼中之钉,肉中之刺,进攻江夏与江东争锋,恐怕就是此人想出的驱虎吞狼之计,要借孙权之手除掉主公。我近日夜观天象,刘表大限将至,性命已在须臾之间,主公要是不早作谋划为时晚矣。”

    刘备听后长叹道:“你二人皆是肺腑之言,我岂会不知,可知若是我等如此露骨的向刘景升索要钱粮,扩充军备,恐会引起他的疑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