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应用市场之战:BAT 如何争夺移动互联网的「新船票」?
2007年8月,一段1分26秒的iPhone的解锁视频出现在了YouTube上。视频里面有一个美国青少年,他站在自家客厅里,身材削瘦,穿着一件不合身的黑色衬衣,顶着一头蓬乱的卷发。他一边从牛仔裤口袋里掏出了一部手机,一边对着镜头说:「大家好,我是Geohot,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无锁的iPhone。」
然后他将手机靠近镜头,展示了屏幕顶部的T-Mobile信号标志,并给身后的座机打了一个电话。视频的最后几秒,他抿着嘴,骄傲又严肃。Geohot原名GeorgeFrancisHotz,是最早的iOS黑客之一。
移动互联网的早期就从iPhone的发布和越狱解锁(本文中的越狱解锁,泛指突破原有设定,获取管理权限的过程)开始发轫了。
移动互联网与PC互联网有种种的同与不同,但最大的区别是改变了流量入口的格局。
在PC时代,所有的流量基本都汇聚于搜索引擎,包括获取应用的需求,浏览器是搜索引擎的载体、导航站是搜索引擎的低配版。而在移动时代,人们依旧使用搜索,但主要用来检索信息,应用则由一个个独立的APP实现,人们不再经过搜索,这导致了百度的衰败。取而代之的是,应用商店成为了人们获取应用的源头,预装则是一种辅助分发渠道。浏览器的地位不降反升,和应用商店形成了另一种结合。总体来说,搜索引擎是唯一入口的时代结束,各种应用形态开始争夺新的入口地位,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早期的IOS和安卓的第一批用户基本都来自于电子爱好者,如沸腾新十年拜访过的张一鸣、王俊煜、王兴、熊俊等莫不如是。在那个时代,很少有人把智能机做为第一手机使用,核心原因除了价格昂贵、性能不稳定以外,主要是难以获得各种各样的应用。而如果没有应用,智能机做为电话的体验或许还不如功能机。
在早期,最知名的越狱工具是Planetbeing发布的,它只需要用Safari浏览器访问网址就能越狱,完全傻瓜级的操作,随后几年像iPhoneDevTeam、ChronicDev、Evad3rs一样的越狱团队相继涌现。
中国的用户在越狱的过程中获得了无穷无尽的乐趣。
比如,苹果早期是不支持第三方输入法的,这一问题要等到2014年iOS8的推出才正式解决。但当时用户都是功能机时代过来的,依然喜欢九宫格式输入法(至今九宫格仍是主流),很不适应iPhone原生输入法中的全键盘。而要使用第三方输入法,必须越狱。
iPhone上最早得到广泛认可的第三方中文输入法,当属WeFIT(同期甚至略早的还有上海李亮和杨武写的icosta)。WeFIT的开发者是冯华君,他曾在百度和苹果工作,后来在2006年开发了Mac平台
林军的中文输入法FIT,大获成功。2008年,他顺势和另一位合伙人吴晓丹一同成立了顺科软件公司,并于当年2月推出了iPhone的输入法。WeFIT支持拼音、五笔、双拼、笔画等各种输入,在词组联想、词频调整、模糊拼音上的体验很好,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认为是iPhone上最成功的中文输入法。
由于苹果迟迟不放开对第三方输入法的支持,WeFIT无法上架正版渠道,2011年冯华君在AppStore推出了一款类似备忘录的收费应用「FIT写字板」。在应用内可以用SDK的方式调用WeFIT输入,这样用户可以先在写字板中输入好文字,再复制到聊天框、短信、邮件里,曲线救国的方式实现了不越狱使用第三方输入法。但即使是这样麻烦而且还收费,FIT写字板在发布后也曾登上AppStore分类排行的第一名,可见需求有多大。
让人唏嘘的是,2012年,或许是天妒英才,冯华君因鼻咽癌病逝。
就是2007年1月乔布斯首次对外公布iPhone的第二天,杨彬和彭源的威锋网也成立了,今天威锋网的域名是,但最开始彭源注册的域名是,意思是我们的iPhone。威锋网当属国内最早的苹果手机论坛。
由于智能手机有了强大的摄像头,有了可以移动办公的office移动套件,有了强大的视音频解码功能,但却没有一个类似于Windows界面下「资源管理器」式的文件管理工具,这使得对智能机的文件管理只能连接到PC上运行,这类需求后来成为「手机助手」这一种应用形式,成为移动互联网早期一个巨大的创业机会。当然,随着手机服务和云端服务的捆绑,今天的手机助手类应用早已风光不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