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节 《场景革命》:如何避免走入商业误区



今天,我们来聊聊「场景革命」。

场景革命这个词,听上去比较高大上,但似乎又让人觉得有些摸不到头脑。什么是场景?革命性体现在哪里?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大家可能会觉得有些困惑,不过别急,下面,我会为大家一一道来。

在讲解具体概念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说起来还和我的一位同事有关。

在几年以前,罗辑思维刚刚火起来不久。当时的互联网业态和现在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当时,罗辑思维的罗振宇要做一件事:卖书。

于是他找到了我们个人发展学会《职场解忧杂货铺》这档节目的主讲人竹笛老师所在的团队,帮他搞定版权,进行策划和设计,把书出版。

卖书这件事本身并不奇怪。但这个卖法很有意思,他卖书,而且是一次性卖6本,6本书的总定价定在499元,可以说是相当高了。但是他竟然并没有公布这些书的书名,只是在某一天早晨6点半,在罗辑思维的里发了一条语音,说他要卖一个图书包,里面有6本书,限量8000套,就这么简单。

这件事现在看起来已经没那么奇怪了,但在当时可谓是非常冒险,因为这完全是基于对罗振宇魅力人格的信任的售卖。书的内容是以前就有的,罗辑思维团队只是把它们筛选出来,和竹笛老师的团队一起把它们重新包装设计一下,然后卖出去。而且购买者也知道这一点。但他们仍然愿意付出高溢价去购买。打成包的批发比零售更贵,这是一个标志**件。书设计得非常不错,但问题是购买前没人知道,更没人见过。这与其说卖的是书,不如说卖的是人设,是历史标志**件的参与感。

上午8点刚过,8000套书已经完全售罄,还有好多人抱怨起晚了没有抢到。按照传统的逻辑,所有稀缺的东西,都会产生套利的空间。简单点说,就是我们一般认为,如果一个东西供不应求,我们就有提价的空间,低买高卖,转手就可以挣钱。这和春运的时候,常常出现黄牛票是一个道理。

这一次,也不例外。很多人看到了风险,但也有人看到了商机。我的一个朋友,一次性就买了十几本,罗辑思维官方一宣布售罄,他就把屯下来的书放在自己的淘宝店上去转卖。

他认为,这次基于魅力人格的产品营销虽然看上去很不靠谱,但一定会成功的。我的这个朋友早上七点钟的时候做了这个判断,仅仅一个小时之后,他的判断就被验证了。这点钱对他来说不重要,但他觉得自己看到了时代的趋势,因为听说我之前和罗胖罗老师有过合作,还特意很得意地跟我打电话,说自己是识货、有远见的人。

好了,如果这个故事就到这里,那么这就是一个有远见的人看懂了另一个有远见的人的动作,然后从中获利的故事。

但是结果呢?这个故事的结局很有意思,也是很引人深思的。

我那个朋友的得意并没有持续多久,下午他就有些觉得不对,因为在他的店里一套书也没有卖出去。不是他的店的问题,他的店的流量也是很不错的,每个月流水也有几十万,作为一个卖书的店这就很不错了。

当然,这里面有顾客群体的不同的关系,这是场景变革的一个侧面,对于一个亚文化群体很重要的东西,对于另一个群体可能毫无价值。

不过也不光是顾客群体不同,因为他在罗辑思维的听友群里也认识了不少朋友,他也向他们推荐了。但是即使是这样,在罗辑思维后台几乎已经被要求加印的留言刷爆了的情况下,他淘宝店里的那十几套书依然无人问津。到了第二天、第三天,情况还是这样。他把定价一降再降,从成本价的两倍逐渐降到成本价的二分之一,一周之后,这个热点都过去了,他的书还是一套也没卖出去。

坦白说,虽然他转卖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