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节 地外文明题材的巅峰之作:卡尔·萨根《接触》显示出的超硬核科幻



卡尔·萨根和阿西莫夫,是上个世纪美国科学传播界的绝代双骄,他们的地位差不多就相当于同时代的金庸、古龙、梁羽生在中国武侠小说界的地位,无人能出其右。这两位也是互相极为欣赏,卡尔·萨根称阿西莫夫为「一位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但是他生活在今天」。阿西莫夫则说自己这辈子只遇到过两个比自己聪明的人,其中一个就是卡尔·萨根。阿西莫夫1992年去世,去世后设立了一个阿西莫夫科普奖,1994年第一届阿西莫夫科普奖的获奖人就是萨根,2年后,也就是1996年的12月20日,萨根也因病去世。

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讲卡尔·萨根和他的科幻小说《接触》。

萨根首先是一名科学家,一直到病逝都在美国的康奈尔大学任教,这是一所以天文专业著称的大学,著名的阿雷西博望远镜就是这所大学管理的。据说每年学生们挤破了头想要报萨根的课,大概只有几十分之一的中签率。作为科学家,他在行星研究,尤其是对金星的研究上成果颇丰,还创立了外星生物学。

然后,他还是一名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好多个谈天文宇宙的节目中做主持人或者嘉宾。1980年,美国的PBS电视台制作了一部13集的电视系列片《宇宙》,请了卡尔·萨根撰稿并且做主持人,结果这部片子风靡全世界,被60多个国家引进播放,据说覆盖了全世界6亿多观众。这部片子成为了PBS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整整保持了10年的收视纪录,卡尔·萨根因此成为了美国家喻户晓的科学家。

作为一名科普作家,他为电视系列片《宇宙》撰写的同名书籍,在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整整停留了70周,大家还记得我上期说阿西莫夫的《基地边缘》停留了25周,就把阿西莫夫乐得屁颠屁颠儿的。这本书的中译本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我家里有一本,但是好像现在不太好买到了,是一本非常棒的天文入门读物,可以推荐给大家。另外,他还写过一本科普书《魔鬼出没的世界》,是一本批判伪科学的书,尤其是重点批判通灵术、特异功能、地球上的外星人飞碟等,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提倡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的重要著作,虽然写于20多年前,我认为对当今的中国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本书不难买,也推荐给大家。

最后就是讲到他的科幻小说了,这是个传奇。1980年12月,此时的萨根因为电视片《宇宙》,正如日中天,风头绝对盖过了阿西莫夫。12月5日,卡尔·萨根向出版界放出了一个大消息:我要写科幻小说了,想签我的来投标,价高者胜出。最后的中标价竟然是一个天文数字,预付200万美元。几个月以后,那个总是喜欢沾沾自喜的阿西莫夫老爷子因为出版社预付给他的《基地边缘》5万美元到处宣扬,我打赌他肯定知道卡尔·萨根的预付价码,但他在自传中故意把这件事情「忘记」了。这本书一直到了1985年才正式出版,并且在他去世后,也就是1998获得了科幻小说的最高荣誉——雨果奖。这是萨根留给我们的第一本也是最后一本科幻小说。

这是一本很容易被科幻迷忽视掉的极品,关键原因就是这本小说实在太「硬」了,以至于数学、天文、物理知识如果不够扎实的话,阅读起来会有点儿吃力,也很容易看睡着。在小说的前一半,有非常大的篇幅是探讨宗教和科学的关系,有很多内容都涉及比较深入的科学哲学思想,所以呢,看着不太像是小说。一直要到小说的后半部分,才越来越像是在讲述一个科幻故事,以至于大多数人都熬不过前一半,没有耐心读完。

还有一点原因,萨根毕竟是个科学家,文学创作方面不是强项,因而小说的文笔和叙事都显得比较粗糙、呆板,在设计悬念,渲染气氛,抖包袱方面都不怎么有天赋,这与成熟的小说家确实不好比。但是在我心目中,这本小说依然是地外文明题材的巅峰之作,非常对我的胃口,科幻小说最重要的是它的魂,文笔是次要的。这本小说是我所看过的所有科幻小说中最硬的。绝大多数科幻小说,比如像之前介绍的《基地》,虽然我们会赞叹小说家丰富的想象力,但我们心里其实都明白,小说中的情节基本上不会真正的发生,离现实非常遥远。但是《接触》这本小说却不同,它所描写的那些事情,有可能随时都会发生,或许就在你听到这个节目的同时,它就突然发生了。这种科幻故事不仅仅是一部小说,它的前一半甚至可以完全当一本科普书来阅读,对真实的地外文明探索活动都有指导意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