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我的孩子,是发育迟缓还是自闭症呢?



我的孩子,是发育迟缓还是自闭症呢?

那天,天气非常闷热,有位妈妈带着孩子走进了我的教室,那个孩子四处张望着,孩子动作很缓慢,双脚没什么力气,走个几步路就很会跌倒,站着看东西的时候则很喜欢踮着脚尖,孩子进到教室里没有口语表达,只有看到喜欢的东西而发出呀呀的声音,全程只玩自己关注的东西,眼中没有我的存在。

妈妈望向孩子,问着我:「她动作很慢、说话也很慢,这是不是发育迟缓呀?」,并跟我说起了很多孩子在家里的状况,例如在家里只喜欢趴在地上玩开关门,光是这样就可以玩一下午,乐此不彼,就算没人陪她玩也无所谓,她可以很安静地在角落独处很久,也不太会乱爬乱跑。

由于孩子没有表现出互动的动机,只要我加入到她的游戏中,她就会直接踮着脚往远方冲去,继续去找下个乐子,连尝试拒绝我的表现都没有,沟通的意愿很低落,甚至没有向外界交流的意识。

以这个年龄来说,我觉得孩子与外界互动着实太少,于是我问起妈妈:「孩子在家里若有一些生理需求时,都会如何表现呢?」,妈妈皱着眉头努力回想着:「她基本都不太会表达需求,可能我们也都会定时给吃饭喝水或换尿不湿的,所以她这方面的需求表达较少。」

听到这里,我心惊了一下。孩子已经两岁半了,该是像只小牛一样成天活蹦乱跳或意见很多的年纪了,而她连基本需求表达的意愿或意识都没有,我也很难想象在她什么都及时被满足的情况下,她能有什么机会可以练习口语表达呢?

于是,我又问起妈妈最近孩子是否有因为什么事情而闹脾气,妈妈再度陷入沉思:「好像拿不到东西东西时,特别容易出现躺地或表现出不高兴的样子,但也不太会发出声音,就可能会自己在地上一直蹭,要拉她起来也不太愿意配合。」

听到这里,我看见了孩子在家里遇到需求不能马上被满足时,可能只有蹭在地上耍赖的表现,没有其他有效沟通的意愿或技巧,例如哭闹或拉着别人去帮她拿,这样很难提升孩子与外界沟通的能力。

因此,我提醒着妈妈要试着为孩子预留一些表达自我的机会,要让生活中仍有一些不顺遂的事情,或需要透过表达自我才得以满足需求的状况,这样才能让孩子在生活中就明白到自己的需求表达存在某种意义和效果,孩子才能发现沟通是个可以协助自己达到目的的一种方式,这才会诱发孩子与外界沟通的动机和意愿。

此时,陪同前来的外婆说道:「她其实什么东西都知道,就是说话慢而已,妳看这语言要怎么教比较好?妈妈歪着头噘了噘嘴:「她应该不是说话慢而已,她可能是各方面都慢一点的发育迟缓,发育迟缓是不是长大就会好了呢?」

遇到家长这样的问话,我总是想着什么时候或是用什么方式来戳破家长美好的想法泡泡,才比较不会引发太大的失落感呢?

她是曼曼,一个两岁半的自闭症小女孩,她的兴趣非常狭窄,只喜欢玩可以推动或滚动的东西,没有口语之外,也没有与人交流的动机,连基本的生理需求都因为给予得很及时,因此连基本的生理需求都不需要透过自己开口表达就已经被满足了,因此她与外界互动的意愿很低,没有眼神,也没有口语。

妈妈说在曼曼一岁半的时候,便觉得曼曼与同龄孩子有那么些不一样,因此有带曼曼去看过医生,当时医生说孩子还太小,的确有些发育比较慢的情况,因此向妈妈回复了一个发育迟缓的诊断,并要妈妈带孩子回家多玩,长大一些应该会好一些了。

妈妈听信了医生的说法,也一直相信着孩子就只是发育迟缓而已,心想着这种诊断应该不会随着长大而变得更坏,因此也没太挂心,就这样每天放着孩子在家里玩玩具,虽然明显感觉到孩子玩玩具也不太起劲,但自己也是第一次当妈妈,不知道如何引导孩子玩玩具,妈妈只能一直安慰着自己:「医生就说回家多玩玩,长大就会好一些了,那么就多等等吧,应该会自己变好。」

妈妈叹了一口气说:「上一周再带她去另一家比较大的医院看,那医生一眼就看出她是自闭症,要我们尽早找机构开始做培训,我整个人都懵了,本来是发育迟缓,怎么好端端地就又忽然被说成自闭症了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