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宝贝过来,那孩子真奇怪,我们别靠近他。」
「宝贝过来,那孩子真奇怪,我们别靠近他。」
那天,天气特别好。我带着一位自闭症孩子在小区玩着,因为他玩得太兴奋了,不断地发出有点尖锐的声音。那时,有位妈妈随着她那约莫四岁大的孩子从我们身旁走过,那小男孩抱持着一脸疑惑的表情看着我身边那位已经7岁却表现得很孩子气的大哥哥。
那位妈妈却忽然像是看到瘟疫一般地冲到小男孩的身旁,拽着孩子的手,扭头就把孩子拉走。妈妈的脚步特别仓促,她一手护着孩子的身体,嘴里还说着「宝贝过来,那孩子真奇怪,我们别靠近他。」我想妈妈应该是特别担心我们会听不到她的嫌弃,所以还故意扯着喉咙说着这些话。
我一手护着还在嘻笑的自闭症孩子,他身体一直扭动着,还沉浸在刚刚游戏的那段乐趣当中。我看向我身边那张稚嫩的脸庞,他脸上只有笑容,看不懂刚刚别人极尽所能地表达了对他的嫌弃。心疼孩子之余,我忽然觉得自闭症孩子不太关注外界的信息,不会太直接地接受到这世界的冷漠,或许也是一件好事。
后来的日子,我特别容易关注到外人对自闭症孩子的反应,包括眼神、口气、动作、反应。我并不是过度放大了旁人的反应,而是想要更仔细地感受这个社会对特殊儿童到底抱持着怎样的态度呢?
结果我发现,大多数的人对自闭症孩子的了解真的是很不够,甚至有很多人会刻板地以为自闭症就该是安静躲在角落自己玩的那个样子,如果跟他们说那些因为开心而发出声音或四处乱窜的孩子是个自闭症的孩子,更多的人都会选择相信他们就是个故意捣蛋且很爱搞破坏的熊孩子,因此常常会投以怪异的眼光和不太好的说教口吻。
其实呀,别说那些不懂事的路人甲了。
我先前就有听过家长跟我哭诉,行业内也有好几位把自己包装得很完美的特殊教育专家,实际却没能充分理解自闭症孩子,上课缺乏耐心不打紧,甚至还会用残忍的压制方式,掐着孩子的脖子,强迫孩子配合活动。
不敢伸张正义的家长,哭红着双眼,拿着孩子被掐红脖子的照片对我说着:我花了钱,他却打我的孩子,凭什么?我的孩子自闭症就活该被欺负吗?后面的课时费浪费也就算了,我很自责,我竟然亲手送我的孩子去给人欺负。这些事,听了都让人很痛心,但却是现在最直白的现况。
自闭症孩子总是不好好地被理解,我想这才是「孤独症」真正的孤独。
真心希望能有更多人可以理解自闭症,并试着善待这些孩子。在这个包容度和专业性不够的大环境里,家长需要多担待一些,自己得学会如何正确地看待孩子的状况,教导孩子该如何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近年来,我也发现越来越多家长愿意透过自学居家干预,从生活当中更为踏实地辅佐孩子的成长,这真的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然而,目前大多数的自闭症书籍不是理论实操派,就是针对某个自闭症孩子所写下的成长记录。那些沉重的理论书,里面的文字都太拗
杨雅雯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自闭症儿童康复手记》,牢记网址:touwz.com口了,家长往往是越看越胡涂;而那些把自闭症孩子养成尖子生或自己如何逐步带着孩子坚强成长的流水文,我也拜读过好几本,确实写得很好,但我深知那些内容对大部分家长来说,参考意义都不会太大。
因为每位自闭症孩子差异性都很大,确实很难光是看一位孩子的成长历程,就能巧妙地延用到自己的孩子身上,甚至有几位家长跟我提过:看着别人成功的案例,转过头看着自己的孩子还是那个样,而自己还是不经意又用了不好的方式管教孩子了,其实心里反而更落寞,为什么好的总是别人家的家长和孩子呢?
「宝贝过来,那孩子怪怪的,我们别靠近他」,这话便成了促动我写下这本书的一句话。
接下来,我要说的这些故事,都是我过去这些年与自闭症孩子和父母交流的点滴,希望能帮助更多家长知道如何用怎样正确的视角,认识自己的孩子,并帮助孩子和这个社会友善地接触,更希望能更温和更多人正确地认识什么是自闭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