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母女飘摇无可依-第2/3页



    陈潮生也不矫情,把匣子接过,顺手递给孺娘。孺娘打开匣子看了看,抬头望向张木义,说道:“买船的钱呢?我家里的月钱都还没发。拿来啊。”说完便笑吟吟的,把手伸向张木义。

    张木义顿觉尴尬,这买船的钱也是陈潮生垫付的,他居然真给忘了。那可是十万贯,张木义船上也确实没有。

    便往椅子上一靠,双手一摊:“要钱没有,要命一条。嫂夫人拿去吧!”

    刘孺娘顿时笑的花枝乱颤,说道:“真要了你的命,五可妹妹就得找我拼命,奴家可不敢要。”陈潮生在一旁打趣道:“巢州郡主现在都是他的,你还怕他还不起那点钱?”张五可在孺娘身后,笑得很是别扭。

    ……

    说笑了一会,阳光正好,几个人便转出正厅来到甲板。看到十来个妙龄女子,穿红着翠,站成两排。小琅站在她们面前,正问着什么。

    张木义走过去,看着小琅。随口问道:“这么快就找到人了?这些也太年轻了。”

    船上女客越来越多,人手不够。早间船到横居的时候,张木义已吩咐小琅去买几个丫鬟、灶妇。

    小琅向木义福了一礼,说道:“公子,这些人不是我买的。她们是随董县令上船的,走的时候非要把她们留在这里,奴婢没拦住。”

    木义有些不高兴,但不愿对小琅发火,便说:“收他的人干嘛,退回去吧。”

    话音未落,陆三娘走了过来。笑滋滋的说道:“我正好缺人用,这些小丫头不错。”说完,眼睛一扫,用手在人群中点了四个。又回头对绿衣丫鬟说:“春桃,你带他们回舱里调教一下,教教咱家的规矩。”

    春桃笑着向三娘一点头,转身面色冷峻的说道:“你们几个跟我来。”几个人抬头看看小琅,见小琅没有动静,便怯生生的随着春桃向二楼去了。

    张木义这下没辙了,收一个也是收,收一群也是收。无奈的对着小琅挥手说道:“分分吧。记得把钱给董县令送去。”

    刘孺娘看陈潮生也是跃跃欲试,暗中伸手掐了一下。低声说道:“没你的份。”陈潮生苦笑着说道:“我就没想要。”

    张木义转头看向陆三娘,说道:“小春可以还给我了吧?”陆三娘却好像没有听见一般,拉过张五可,走到刘孺娘面前,高兴的说道:“那日,是你吹得洞箫吧?五可妹妹说你叫刘孺娘。”

    也不等刘孺娘答话,另一支手拉起她,就向二楼走去。嘴里还说着:“我又谱了个曲子,正缺你的洞箫。快走,快走。”

    张木义踱步走到陈潮生耳边,说道:“你真不要?”陈潮生直勾勾的看着队伍里的两个,心下纠结。

    ……

    横居码头附近,有一个小村子,几十户人家都姓白,叫白家村。村口住着母女两人,母亲叫白姚氏,二十九岁;女儿叫白憨娘,十三岁。

    白姚氏两次婚姻,第一任是做童养媳冲喜,未及过门,小丈夫就死了;第二任丈夫在三年前的饥荒中病故。

    自此,村里便传她克夫。尽管白姚氏长得标致,也没人敢上门作媒。家里三亩薄田,佃了出去。母女两人靠缝缝补补,洗洗涮涮补贴家用,日子过得清苦。

    这天夜里,白姚氏家里反常的点起了油灯。母女两人在灯下缝着一件战袍,战袍已经缝了大半。白憨娘揉揉眼睛,看向自己的母亲,说道:“娘,明天再缝好吗?”

    白姚氏揉了揉自己的肩膀,叹道:“快点做吧,明天要是做不完,家里那三亩地就没了。没了田,我们娘俩可怎么活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