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甩手掌柜却称霸诸侯
上一章讲到,齐襄公因为荒淫无道、私通亲妹、滥杀诸侯、背信弃义而最终招致杀身之祸,还导致齐国群龙无首,国家陷入混乱状态。由于齐襄公长期倒行逆施,他的兄弟们知道这样早晚会出事,为了自身安全计,他们纷纷逃往国外。其中,公子纠携自己的老师管仲逃到了鲁国,而公子小白则携自己的老师鲍叔逃亡了莒国。两位公子之所以逃往这两个国家,是因为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国君的女儿,而公子小白的母亲则是莒国国君的女儿。换言之,两位公子一看形势不妙,脚底抹油,各自带着随从逃到姥姥家去了。
其实,这两位公子的老师是好朋友。《史记》记载,管仲和鲍叔年轻时曾一起做生意,后来赚到了钱,按理说应该平分,但管仲却要多分一些。别人对管仲这种贪图钱财、不恤友情的行为感到不齿,但鲍叔却替管仲解释道:“那是因为他家里穷,更需要钱,绝不是因为他贪财。”管仲和鲍叔还一起参过军,但管仲多次在战场上临阵脱逃,别人又指责他贪生怕死。这次又是鲍叔替他说话:“管仲是个大孝子,他担心自己如果战死了,老母亲无人赡养,绝对不是因为他贪生怕死。”后来这些话传到了管仲的耳朵里,他感慨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所以,人们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后来,果如两位公子所预料,齐襄公因恶事做尽最终招致杀身之祸。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齐襄公暴死,既没有后代,也没有指定接班人,所以大臣决定在齐襄公的弟弟中间选一人即位为君。因此,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有资格继任国君。
听到这个消息,二人日夜兼程,从各自的姥姥家出发,奔回齐国,因为先回国者自然会被“优先录用”。由于公子小白在距离上占优势,即使是快马加鞭,公子纠也难以先公子小白一步回到国内。这时,管仲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带人在半途截住公子小白,不由分说便向他射了一箭。公子小白猝不及防,被箭射中,大叫一声,倒地不起。
见公子小白“已死”,管仲便将消息告诉了公子纠。公子纠闻之大喜,也不再日夜兼程了,而是放慢了脚步,一路游山玩水,六天之后才抵达齐国。但出乎他们意料的是,此时小白已经即位为君,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
原来,管仲那一箭并未射中公子小白的要害,而是射中了他的衣带钩。公子小白聪慧过人,知道管仲绝对不会善罢甘休,于是就咬破自己的舌头,倒地装死,以欺骗管仲。经此一劫,公子小白与鲍叔更加警惕,加快速度奔向齐国,终于赶在公子纠回来之前登基即位。
既然公子小白已经即位,背着截杀兄弟恶名的公子纠自然不能继续留在齐国,就又带着管仲悻悻地回到了鲁国。当时鲁国的在任国君为鲁庄公,由于公子纠是鲁国的外甥,所以他当齐国国君对鲁国有利,所以在公子纠回国时特意派军队护送,以壮声威。只是令鲁庄公没想到的是,公子纠如此不中用。
齐桓公即位之后,一直对管仲差点射死他的事耿耿于怀。为了报这一箭之仇,也为了除掉公子纠,以绝后患,他决定出兵伐鲁。见国君行事如此鲁莽,鲍叔连忙劝阻道:“管仲素有大志,才能出众,万万杀不得。如果您只是想治理好齐国,做个太平之主,用我鲍叔足以胜任。但如果您志向高远,想称霸诸侯,成就一番伟业,非得用管仲不可。”齐桓公闻听此言,顿时打消了攻打鲁国的念头,由此就可以看出,齐桓公最终能够成就王霸之业,跟他的从谏如流有很大的关系。
看到外甥铩羽而归,鲁庄公气急败坏,当即派兵进攻齐国,企图以武力夺取君位。两军在一个叫乾时(今山东桓台)的地方遭遇,管仲建议鲁庄公趁齐桓公人心未定时速速进攻,但鲁庄公却揶揄道:“如果一切都如你所料,小白早就被射死了。”于是,鲁庄公拒绝听从管仲的建议,结果鲁军遭到了齐军的伏击,大败而归,公子纠和管仲再次随鲁庄公返回鲁国。齐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鲁国境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