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亡国岂能怪美人?-第2/5页
这样的好事,虢石父自然不想错过。一肚子坏水的人想起馊主意那是信手拈来,他给周幽王出了个“绝妙”的主意,保证能够引得褒姒一笑。
而他这个主意,就是让周幽王点燃烽火台。
读者可能纳闷,烽火台有什么好看的,燃着之后狼烟滚滚,刺鼻的浓烟能把人呛得涕泪横流,如何能够引得美人一笑?其实,虢石父这个主意另有玄机。古代通信不像现在发达,边关战事只能通过驿卒快马加鞭传递消息,所以古装剧里经常有“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等说法。除了驿卒,还有一种传递消息的方法,那就是烽火。如果诸位参观过长城,就会发现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个平台,那便是烽火台。遇到敌寇来犯时,驻守烽火台的士兵便燃起狼烟。之所以叫“狼烟”,是因为这玩意儿就是狼粪做的,据说狼粪燃着之后,烟气不易散开,而是直冲云霄,数里之外都能看到。
因此,作为一种紧急军事信号设施,中国历朝历代都会在边关要塞修筑烽火台,两座烽火台之间距离不是太远,以方便传递军情。
西周发源于西岐,都城在镐京,与犬戎为邻,所以它对王畿威胁最大。为了防备犬戎犯边,周王朝在镐京附近的骊山上修筑了数十座烽火台。如果犬戎来犯,最先发现敌情的那座烽火台便燃起狼烟。附近的烽火台收到信号,也会相继点燃烽火,以此向王畿和附近的诸侯报警。王畿的驻军和附近的诸侯见狼烟四起,便知犬戎来犯,便带领本部兵马前来勤王。
可见,烽火是传达紧急军情的重要手段,但凡脑子正常的人都知道它的重要性,不会轻易去点燃,更不会拿它来“做游戏”。我们的主人翁算是昏聩到家了,就算你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但耳濡目染,也该知道点燃烽火意味着什么吧?但他竟然采纳了虢石父的馊主意。
周幽王觉得此计甚妙,便立刻带上褒姒和虢石父来到了骊山烽火台。看到国君到来,驻军自然俯首听命。周幽王命令驻军点燃烽火,顷刻间,狼烟直上。附近的烽火台见有敌情,也相继点燃了烽火。一时之间,骊山一带烽火四起。
周天子直接管辖的王畿之地并不大,而王畿之外便是各诸侯的封地,骊山又在王畿的边境地带。所以附近的诸侯很快就收到了王畿告急的信号,都以为犬戎又来侵犯,便点齐兵马,直奔镐京而来。
但当他们赶到骊山脚下时,却连犬戎的影子都没看到,只见幽王和褒姒正高坐在烽火台上,正在饮酒作乐。
待各路诸侯都到齐了,周幽王也觉得戏演得差不多了,便派人告诉这些“群众演员”:“你们辛苦啦,天子没有事,犬戎也没犯边,这不过是天子和宠妃放火取乐而已。”
大伙儿这是才回过味儿来,原来自己被当猴耍了。但慑于天子的权威,他们也不好发作,只好拨转马头,各回各家,但他们心中对这位荒唐天子的怨恨就此悄悄地埋下了。
褒姒见到狼烟一起,千军万马迅速赶来,天子一声令下,他们又立刻四散而去,觉得很有趣,不禁嫣然一笑。周幽王大喜,便立即兑现承诺,赏赐虢石父黄金千两。
但回宫之后,褒姒又变回了之前的那个冰美人。
为了能够再睹宠妃的笑容,周幽王又多次带她到骊山点燃烽火,每次褒姒都笑得乐不可支。狼来了的故事大家小时候都耳熟能详,周幽王此举与那个小男孩儿无异。虽然仍有诸侯率兵前来,但由于屡遭戏弄,勤王的诸侯越来越少。
后来,褒姒给周幽王生了个儿子,取名为伯服。自周朝开始,中国历代便实行立嫡立长的传位制度。为了讨得爱妃欢心,周幽王不顾祖制和大臣的劝阻,废黜了申后和太子,立褒姒为后,立伯服为太子。这本来是天子家事,外人也不便多言。但俗话说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周幽王不但违背祖制和礼法,擅行废立之事,更过分的是,他还一并废黜了申后父亲的爵位,并准备发兵攻打申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