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中国3000年前也有“共和制”?-第2/5页



    此外,他还对夏商两代王室的后裔进行了分封,比如分封纣王之子武庚到殷商旧地,爵位为公;分封箕子到朝鲜,爵位为子;分封夏朝的后裔东楼到杞地,爵位不详。

    根据《史记》的说法,周武王和周成王两代共分封诸侯达1000多个。也有史料称当时受封的诸侯有800个。

    上一章讲到武王灭商时,有800诸侯加入了周的阵营。考虑到还要分封上古先贤的后裔、灭商之战的功臣、周部落的宗室子弟、以及夏商两代王室的后裔,所以当时分封的诸侯多达800并不夸张。

    800个诸侯,听上去并不算多,因为中国现在有地级行政区约300个,县级行政区约1600个。史料记载,公国的封地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侯国的封地面积约为35平方公里;伯国的封地面积约为30平方公里;子国和男国的封地面积约为25平方公里。这样算来,800诸侯受封之地不过数万平方公里。我泱泱中华,地大物博,区区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算什么。

    但当时的中国可不像现在一样,疆域广袤,田土肥沃,物产丰饶。直到晋朝之前,长江以南几乎都是荒蛮之地,是罪犯的流放之地。如果官府判你流放海南岛,你肯定哭爹喊娘地要求官府将你一刀宰了,因为在那个年代,没等犯人走到流放地,可能就死在了半道上。即使侥幸存活下来,南方瘴疠之地,北方人很难适应当地的气候,常常因病而死。所以,与流放岭南相比,杀头似乎更痛快些。

    言归正传,魏晋之前,中国南方多荒蛮之地,居住着众多少数民族,如百越、苗族等,西部和北部是犬戎、羌族、山戎等部落活动的区域,所以传统的华夏地带仅限于现在的山陕川以东、辽宁以南、福建和江西以北。这片区域面积大概只有200万平方公里,除去丘陵和山地,可用于居住和耕种的土地并不富裕。再加上当时社会生产力落后,所以想要容纳800多诸侯,绝非易事。

    既然是分封,当然要论功行赏,要分远近亲疏,所以周天子按照“周之宗盟,异姓为后”的宗旨,对宗室、功臣、先贤后裔、前朝遗民进行分封。周天子的兄弟和立有大功的功臣自然首先受封,而且封地广大,爵位较高,如周武王的弟弟姬旦被封为公爵,食邑在鲁;大功臣姜子牙被封为侯爵,食邑在齐。这些都是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的地方,要么土地肥沃,要么物产丰饶,要么有鱼盐之利。

    相比之下,那些异姓诸侯和功劳不怎么大的功臣就有点惨了,比如楚国的先祖熊绎被封为子爵,封邑在南蛮之地;嬴非子被封在了秦地,与西戎为邻,连个最低级的男爵也没捞着。

    就这样,周天子按照远近亲疏和功劳大小分给各路诸侯或大或小一块土地,并命他们各自带领本族人去封地居住,这就是“封建”一词的由来。

    “封建诸侯以为屏藩”的制度在西周的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它也为春秋和战国时期的诸侯混战埋下了祸根,详见后续章节。

    周武王去世后,儿子周成王继位。成王即位时仅13岁,古人20岁行冠礼,所以成王当时尚未成年,不能亲政。因此,周武王的弟弟姬旦(即周公)辅佐成王,暂摄国政。周公在任上可谓呕心沥血,就连曹操都由衷地敬佩并引以为榜样,所以才会在诗中写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有了周公的全力辅佐,成王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但成王的两个叔叔却不乐意了。这二人便是管叔和蔡叔,他们在外面四处造谣,说周公辅佐成王是假,窃取国政是真。

    作为商朝王室的后裔,纣王的儿子武庚被封为殷侯,治理殷商旧地,按理说应该心满意足了。但他发现自己周围全是姬姓诸侯,认为这是周天子不信任自己,想通过这种方法将他困死在殷地。因此,武庚也乐见周王朝发生内乱,他好趁机复国。于是,武庚便私下串通管叔和蔡叔,又拉拢了一众旧贵族,顺便煽动东夷几个部落,发动了叛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